(相關資料圖)
12月9日,由廣東肇慶紙路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古法造紙非遺工坊在肇慶四會市貞山街道扶利村掛牌。
扶利村是廣東省鄉風文明示范點、肇慶市鄉村旅游示范點、四會市著名鄉村旅游景點,也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古法造紙的所在地。四會古法造紙技藝素有“中國古法造紙活化石”美譽,由86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熀元一脈傳承。
四會古法造紙比較完整地保存了古法造紙的精髓。據史料記載“蔡倫煮樹皮以造紙”“蔡倫始搗故魚網造紙”“蔡倫挫、搗故布網抄作紙”,這里所指的挫、煮、搗、抄,相當于現在的切料、蒸煮、打漿、抄紙等主要造紙工序,這些基本原理和制作工藝流程仍為當今所用。四會古法造紙術與1900多年前蔡倫造紙術和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記載的古法造紙術基本一致。
非遺工坊是加強非遺保護傳承,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就業增收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
古法造紙非遺工坊主體肇慶紙路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麥瑞聰表示,古法造紙非遺工坊將以此為契機,在致力于古法造紙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同時,利用自身技術和資源優勢,整合豐富的旅游資源,充分利用村內保留完好的古法造紙手工作坊,開發精品研學旅游線路及新產品,帶動村民就業;積極開展古法造紙宣傳推廣活動,研發古法造紙新產品,提高紙張質量和紙張的經濟價值,精心改良、批量制作出應用性更廣的書畫專用會紙,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加村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主辦方供圖)
延伸閱讀:
非遺 | 廣東公布第八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非遺 | 安徽十項目入選全國“非遺+旅游”優選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