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ST圍海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浙江圍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圍海控股”)破產重整計劃獲法院裁定批準。
控股股東破產重整計劃獲批
前情回溯,*ST圍海的控股股東浙江圍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因資不抵債向法院提交重整申請,于當年11月26日獲受理。2021年3月,寧波高新區法院裁定浙江圍海控股等八家公司合并重整。
幾經變故,圍海控股管理人于2021年12月1日確定提交寧波舜農、東方資產深圳市分公司、寧波源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聯合重整投資人的重整投資方案。2021年年底,圍海控股最終確定了寧波舜農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寧波源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聯合重整投資人的重整投資方案,重整方擬作價19.06億元取得圍海控股持有的*ST圍海40.44%股份,并收購*ST圍海違規擔保和資金占用等違規資金回款收益權。該破產重整計劃在近日獲得了法院裁定批準,接下來圍海控股將進入破產重整計劃的執行階段。
直到4月11日,*ST圍海的重整計劃終于敲定。4月11日,*ST圍海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浙江圍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破產重整計劃獲法院裁定批準。
公告中顯示,公司于 2022 年 4月8日收到《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法院認為,浙江圍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八家公司破產管理人向法院申請批準的合并重整計劃,已經各表決組表決通過,其內容并未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重整計劃所附生效條件已具備,依法應予以批準。
*ST圍海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圍海控股重整成功將解決控股股東對公司的違規擔保、資金占用等一系列問題,公司基本面將發生根本性改變,公司在逐步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后將重回良性發展軌道。而重整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寧波舜農、東方資產、寧波源真三方收購*ST圍海的股票后,*ST圍海的實控人發生變更。其中,寧波舜農和東方資產都是國資,*ST圍海將變成國資背景。
業內人士也普遍認為,從法律層面來說,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經營管理結構。控股股東重整成功,對上市公司更多是利好。破產重整給那些瀕臨破產但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一次新生的機會,能夠避免因真正破產而引起的企業解體、資產拍賣、職工失業等社會動蕩,相較于破產清算,破產重整對于債務人以及債權人來說更為有利。
這在資本市場上也有相應的表現,*ST圍海從3月以來股價漲勢如虹,從最低點3.07元漲至最高點4.88元,3月4日至今累計漲幅為47.80%,區間漲幅最高達到了56.92%。截至今日(4月12日),該股最新股價為4.70元,最新市值為54億元。
實控人所持部分股份被強制平倉
日前,*ST圍海還公布了另一則公告。
4月8日,公司披露《關于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所持部分股份被強制平倉導致被動減持的進展公告》,實際控制人之一馮全宏先生的一致行動人陳美秋女士因銀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將導致被動減持的風險,擬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8,018,000股。
公司經向相關證券公司營業部電話詢問,獲悉上述股票中800萬股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已被平倉,交易金額為27,641,750元,但陳美秋女士未告知公司減持相關情況。
此前,圍海股份未按規定披露為關聯方提供擔保以及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的關聯交易情況,2022年2月被寧波證監局決定給予行政處罰。
曾涉及內斗、子公司“失而復得”
翻閱*ST圍海的資料可以發現,該公司的“八卦緋聞”從未停過,其鬧出的奇葩事故頻繁引起市場關注。
首當其沖的則是大股東與二股東內斗不休。彼時還上演了“搶奪公章”的戲劇、上市公司高管也集體辭職。
2019年8月中旬,*ST圍海二股東千年投資組建董事會,作為千年投資實控人之一的仲成榮當選*ST圍海董事長一職。2019年8月22日晚間,距離仲成榮上任還沒幾日,*ST圍海就發布公告稱,通過自查發現,公司新增2起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馮全宏以公司名義,為控股股東圍海控股提供擔保的違規擔保事項未披露。金額分別為680萬元和1343.37萬元。
此后,*ST圍海管理層與大股東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2019年11月7日,*ST圍海公告:鑒于圍海控股、馮全宏等人嚴重損害公司及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對外構成越權和無權代表等原因,公司于10月30日以馮全宏、顧文舉、圍海控股為被告向寧波市中級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該訴訟已被立案受理。2019年11月13日,圍海控股反擊,提請改選公司董事會。
2019年12月,由第一大股東圍海控股提名的擬任董事馮婷婷(馮全宏之女)等人進入*st圍海財務總監胡壽勝的辦公室,以“為了公司順利發展,減輕財務總監個人壓力”為理由,要求胡壽勝將公司財務專用章、財務部門章及公司所有網銀U盾移交,并限制其人身自由,*st圍海方面隨即報警。事件發生后,圍海控股在杭州召開媒體溝通會,st圍海實控人、前前任董事長馮全宏在會上表示,此次相關印章及銀行復核U盾等物品的交接,是各方協商一致的結果,并非任何個人單方采取暴力搶奪或實施非法行為的結果。
除此之外,*ST圍海與上海千年的“互撕”也引發市場關注。
資料顯示,在2017年、2018年先后合計耗資逾14億元收購了上海千年約89.46%股份。但由于未及時支付股權轉讓款等問題,*ST圍海與原董事長、股東仲成榮對簿公堂。
2020年8月21日,*ST圍海稱聘任的董、監事已無法進入上海千年履職、上海千年拒絕提供財務數據、公司董監高持續采取措施希望實現管控無果,宣布對上海千年失去實質性控制,自此不再將上海千年納入合并報表范圍。在這份公告中,*ST圍海詳細描述了子公司失控的過程與無奈。同日,*ST圍海獨立董事李羅力也提交了請辭報告,并稱將以戰略顧問的方式幫助公司走出困境。
以上的內斗事件對公司影響重大,由于上海千年實控,疊加違占資金等負面信息,*ST圍海因2019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自2020年5月6日起被戴“ST”帽;在收購上海千年89%股份后,因上海千年拒絕提供財務數據,*ST圍海對這部分商譽全額計提了7億元減值損失。
隨著*ST圍海通過此次重整實現了實控人變更,上海千年也結束了幾年的內斗。2021年12月31日,*ST圍海宣布對上海千年恢復控制權,其報表將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上海千年股東承諾上海千年2021年經中興華所審計后的凈資產數據不低于2019年度經審計后的凈資產數據,這就意味著之前計提的7個億商譽損失,將部分或全部劃轉回來。
另外,由于引進了國資,*ST圍海此前的違占資金將被解決,商譽計提的損失也將沖回,該股或有極大概率脫星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