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魚,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們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但是有一類非常特殊的魚,它們不僅能用鰓呼吸,還能通過類似于肺的魚鰾直接呼吸空氣,因而得名“肺魚”。
憑借這個特殊技能,肺魚可以擺脫水的束縛,在旱季時鉆入泥土,將自己包裹在分泌物形成的繭中存活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待雨季來臨再回到水中暢游。
近日,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該所朱敏院士團隊在“古魚王國”云南曲靖的會澤縣發現一件“吃軟不吃硬”的肺魚新屬種化石,距今約3.9億年,命名為“會澤滇雙翼魚”。
研究人員介紹,會澤滇雙翼魚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第9種泥盆紀肺魚,同時也是曲靖“古魚王國”的又一新成員。他們借助高精度CT設備與三維復原技術,建立了化石標本的內部感覺管系統與骨片結構的三維模型,并進行了詳細的形態學研究與系統學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會澤滇雙翼魚的齒板與目前已發現的類型均不同,代表了一種全新的齒板類型。這種特殊的構造,使得其上下頜只能進行較松散的咬合,因此會澤滇雙翼魚可能無法像其他肺魚那樣取食質地堅硬的帶殼食物。研究人員推測,會澤滇雙翼魚可能采用吸食等方式取食水生軟體動物甚至其他的魚類。
這項研究不僅填補了會澤地區泥盆紀魚類化石記錄的空白,而且為厘清早期肺魚系統發育關系提供了新的材料,為認識泥盆紀肉鰭魚類的早期演化與輻射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該研究論文題為“A new dipnoan genus from the Middle Devonian of Huize, Yunnan, China”,已發表在《系統古生物學雜志》期刊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