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作為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最突出的優點是無需機械加工任何模具,就能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從而極大地縮短產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產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近日,歐空局(ESA)宣布了它們一項旨在開發生物打印技術的研發項目,它將使執行長期任務的宇航員能隨時獲得骨骼或皮膚移植所需的“備件”,甚至是完整的內部器官。
ESA表示,宇航員在零重力或低重力的條件下會失去骨密度,因此在軌道上或火星上骨折的可能性更大。此外,治療燒傷通常需要從病人身上取下的皮膚進行移植。在地球上,有完整的醫院護理可以處理,但在太空中風險更大,因為二次傷害可能不容易愈合。
而宇航員可用自己富含營養的“生物墨水”,即人類血漿來進行生物打印皮膚或骨骼?,F在,通過倒立工作—在“負1g”重力條件下—ES的團隊已經表明他們可以在太空中做到這一點。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