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因素影響之下,全球通脹持續蔓延。在大宗商品、糧食等原材料價格接連上漲的傳導之下,對于我國是否會遭受輸入性通脹沖擊的討論也甚囂塵上。5月17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對此回應稱,我國經濟韌性強、市場空間大,政策工具箱豐富,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繼續保持物價平穩運行。
PPI才是“核心指標”
去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高漲,由此導致國內工業領域部分行業面臨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企業利潤下降等問題。在解讀4月CPI數據時,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曾表示,4月,受國內疫情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CPI溫和上漲。各地區各部門多措并舉做好保供穩價,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穩中有降,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此分析稱,我國通脹其實并未明顯體現在CPI上面,而更多體現在PPI上,“我國的經濟結構與美國有根本不同,美國是消費拉動型經濟,所以通脹在CPI上的體現就比較明顯,而我國是投資拉動型經濟,所以通脹的隱憂則更應該體現在PPI方面”。
為穩住PPI,國家層面也多方發力。去年5月的國常會上就曾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此后國家發改委又幾次重申,與此同時,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也持續跟進,4月PPI漲幅出現回落。
據4月PPI數據,從環比看,PPI上漲0.6%,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8%,漲幅回落0.6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2%,漲幅與上月相同。國際原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國內相關行業價格漲幅回落。
“PPI的回落一方面是由于國家近幾個月來的保供穩價措施發力,主要是煤炭等加緊開采保障上游供應,另一方面其實也因為疫情之下很多工廠停工導致需求減弱。”徐洪才如是說。
為貨幣超發買單
追根溯源,國內通脹的風險來自國際。
對于現階段全球通脹的情況,孟瑋概述道:“今年以來,全球新冠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供給瓶頸問題仍然存在,再加上受俄烏戰事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能源、糧食、礦產品價格一度快速沖高。受此影響,全球各大經濟體均面臨較大通脹壓力。”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4月美國CPI同比上漲8.3%,PPI上漲11%,其中食品、能源價格分別上漲9.4%、30.3%。歐元區CPI初值也同比上漲7.5%,漲幅高于3月份,繼續創歷史新高。
國際通脹“高燒”不退的成因較為復雜。2020年3月,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帶來的連鎖反應,美國一系列“間接印鈔”的超常規金融政策為全球埋下了通脹的禍根。今年2月,俄烏沖突爆發,因俄羅斯和烏克蘭是石油、天然氣、鎳、鋁等工業原材料及小麥、玉米等農產品的重要出口地,雙方沖突導致市場又增黑天鵝。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馬曉河分析稱,全球通脹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世界經濟危機引起各大經濟體紛紛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貨幣發行遠遠快于經濟增長。貨幣超發以后,會出現溢出效應,由此引起通貨膨脹。
由于中國經濟已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尤其是大宗商品外采比例較高,其國際價格的上漲也會在客觀上帶來輸入性的影響。馬曉河表示,中國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我國經濟的一個特征就是大量進口兩端的東西,一個是包括原材料在內的初級產品,比如鐵礦石、石油、氧化鋁、銅、大豆等;另一個是中高端的零部件、軟件、芯片、特種原材料等。這兩項加在一起的份額很高,從而導致我國的進口和出口都直接受到商品國際價格的影響。
孟瑋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物價一直運行在總體合理區間,4月CPI同比上漲2.1%,PPI同比上漲8%,漲幅明顯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應該講一高一低,形成鮮明對比”。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精準把握宏觀政策力度節奏,持續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穩價工作。
打好政策組合拳
盡管從宏觀上看整體局面仍處于可控范疇,但是考慮到長遠發展仍不可掉以輕心。
在馬曉河看來,“現階段的影響通過進口漲價的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推動價格水平上漲,貨幣發出以后,會順著產業鏈最終推動價格上揚。但通脹也有時滯,意味著價格順著產業鏈傳導也有一定的滯后性,從國內看一般是半年到10個月左右的時間”。
“目前來講,國內受到的輸入性通脹對制造業影響比較大,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產業。由于國內大多數工業消費品供給都大于消費需求,這樣這些商品價格很難持續上漲,需求封頂存在天花板,超過需求,國內價格就漲不上去,則由出口轉向國際循環。”馬曉河進一步解釋道。
究竟該如何應對輸入型通脹?著力點就在于企業的降成本,包括促使企業科技進步、加強管理創新、去庫存以及國家層面的減稅降費等。
對于未來發展,孟瑋提到,將堅持綜合施策、精準調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其中的一個重點便是以煤炭為“錨”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通過完善煤炭產供儲銷體系、強化市場預期管理等措施,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通過穩煤價來穩電價,進而穩定整體用能成本。
此外,還將做好糧食保供穩價工作、做好礦產品保供穩價工作以及持續加強市場監管三個方面。具體而言,包括加大鐵礦石等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加快礦產品基地建設、增強國內資源保障能力,同時,強化進出口調節,加大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囤積居奇、哄抬價格等違法違規行為。
為了更好應對輸入性的通脹風險,徐洪才認為,要打好政策組合拳,“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寬松相當于給經濟注入潤滑劑,但如果車子的鏈條斷了,也就意味著潤滑油起不到作用了。此外,政策仍要發力保供穩價,基礎性原材料方面要擴大產能。此外還要保證供應鏈以及物流配送體系的暢通,進一步減少企業的成本。最后就是減稅降費的定點幫扶,幫助大家恢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