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業未來能否實現長期健康發展,取決于信托業能否在金融體系中發揮難以替代乃至不可替代的功能,取決于信托公司能否憑借自身專業能力和信譽取信于委托人。” 中國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肖遠企在5月18日舉辦的中國信托業年會中表示。
會上,肖遠企指出,為推動信托業順利轉型發展,當前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進行科學的信托業務分類;二是研究推行信托公司分類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部分信托公司曾收到由監管部門下發的《關于調整信托業務分類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文件清晰列出信托業務即將迎來的改革框架。
盡管當時并未提及信托公司分類監管的思路,故此次會議提出備受市場關注。
進行科學信托業務分類
按照以往信托業年會慣例,會對下一年度的工作進行重點部署。然而,受到疫情因素等影響,2021年年會并未在去年底如期召開。
今年,信托業年會選擇在5月18日線上召開。
在推動信托業順利轉型發展上,肖遠企表示,工作之一就是進行科學的信托業務分類。將信托業務劃分為資產管理信托、資產服務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細分。通過科學分類厘清不同信托業務的邊界,并使不同信托業務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簡明扼要,方便全社會特別是信托委托人理解。
之前,監管部門已經下發了《征求意見稿》。根據《征求意見稿》要求,信托公司應當以信托目的、信托成立方式、信托財產管理內容作為分類維度,將信托業務分為資產管理信托、資產服務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
中航信托董事長姚江濤曾指出,新規是監管部門對信托未來轉型的方向性指引,信托公司應契合監管導向核心,做到真正回歸本源;培養專業化的能力,形成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對應開展組織架構、戰略規劃以及數字化轉型
“信托行業的‘關鍵一躍’就是要立足信托本源加快轉型發展,大力發展資產管理信托與資產服務信托業務,積極開展公益慈善信托,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姚江濤彼時表示。
云南信托研究發展部研究員馮露君亦對記者表示,在新規中,無論是資產管理信托還是資產服務信托都強調打破剛性兌付。同時對于原有的傳統業務路線進行否定,要求信托公司以信托業務方式規范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積極探索資產服務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各類新業務,進一步強調這三個方向才是未來信托發展的方向。
百瑞信托則在研報中指出,資產服務信托中的資產證券化受托服務信托、風險處置受托服務信托等業務,以特定資產為信托財產,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預計未來管理財產信托的規模、占比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將保持第二大業務的地位。
研究推行信托公司分類監管
除了對信托未來轉型方向上有明確指引外,在信托公司的發展前景上,肖遠企指出,將研究推行信托公司分類監管。
“初步考慮根據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資源稟賦、受托管理及風險抵御能力等的不同,對信托公司在業務范圍、展業地域等方面進行差別化監管,鼓勵信托公司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 肖遠企表示。
在談及如何對信托公司進行分類監管時,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對記者表示,目前監管層對信托公司的分類監管主要是對信托公司進行監管評級,評級低的信托公司業務會受限。
“此外,在年會中提到有兩個比較特別且重要的方面,一是‘資源稟賦’,這是分類監管之前未明確涉及的方面,如何評估信托公司的資源稟賦,并納入監管范疇,這是值得商榷的;二是‘展業地域’,是通過評估部分地區的風險情況限制部分信托公司展業,還是評估信托公司業務能力限制信托公司的展業地域,這都是值得探討的地方。”喻智認為。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此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末,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余額20.55萬億元,同比增長0.29%,環比增長0.52%。這是信托業自2018年步入下行期以來的首年度止跌回升。
面對目前信托業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中國銀保監會信托部主任賴秀福表示,要繼續深入推進信托業分類制度的改革,解決現行業務分類體系邊界不清、定位不清、內涵不清的問題。要探索研究分類監管,使信托公司的展業、空間與自身能力相匹配。
“當前信托市場需求旺盛,未來信托行業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
肖遠企強調,未來信托業要實現成功轉型、找準角色定位,必須靠信托全行業積極主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