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的年報披露已經到了尾聲。記者梳理發現,截至5月19日,在國內成立的30家消金公司中,已披露業績的達29家,只有捷信消金尚未公布業績。
其中,招聯消金和馬上消金營收破百億,共四家機構凈利破10億,頭部機構業績穩步增長。而體量較小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同樣實現了規模化盈利。但也有部分機構業績存憂,甚至發生巨額虧損。
兩家營收破百億
在資產規模上,大部分機構的資產規模均實現兩位數增長。招聯消金、興業消金、馬上消金位居前三。其中,招聯消金資產規模最大,達1496.98億元,馬上消金和興業消金均在610億元以上。而小米消金和陽光消金的增速最快,分別增長301.3%和276.9%。
海爾消金、哈銀消金、蘇銀凱基消金、陽光消金、錦程消金、湖北消金資產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晉商消金、華融消金、小米消金、盛銀消金資產規模低于100億元。
在營收方面,招聯消金和馬上消金跨入了“百億俱樂部”,分別為159.33億和100.1億,同比增長24.3%和31.6%。
具體來看,2021年全年,招聯消金營收159.33億元,較上年的128.16億元增長24.3%;實現凈利潤30.63億元,較上年的16.68億元增長83.6%。而2020年,招聯消金的營收同比增長19.3%,凈利潤同比增長13.8%。從增長速度來看,其營收增速有所回升,凈利潤增速則實現突破。
馬上消金實現營收100.10億元,同比增長31.6%;實現凈利潤13.82億元,同比上年的7.12億元幾乎翻番,增長達94.1%。馬上消金于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連續完成了三次增資擴股,開業后發展勢頭迅猛,2017年業績開始爆發,2018年營收同比近乎翻倍,達到82.39億元,此后業績穩中有升。
從營收增速來看,中原消金和海爾消金表現亮眼,同比增速均在70%以上。而小米消金、幸福消金和陽光消金未披露營收。
其中,中原消金的高增速或許產品創新相關,于去年2月推出了“貸款冷靜期”,鼓勵用戶理性消費。據其官網顯示,首次成功獲取額度且沒有發生首次借款的用戶,均可免費獲得7天無理由還款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機構出現了營收增長慢于其總資產規模增長。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消金機構面臨著利潤下滑、成本控制等多重壓力。去年8月,消金公司接到窗口指導,要求將個人貸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內,并設置了過渡期進行調整。通過APP查詢各公司消費貸產品公示利率時可以看出,多數產品的年化利率已控制在24%以內。
在凈利潤方面,共10家機構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長,這意味著部分機構產品盈利能力增強,經營成本有所壓降,是經營狀況持續向好的信號。
記者計算得出,頭部幾家機構業績平均增速近110%,小型公司和初成立的公司則出現分化。由于基數等因素影響,部分機構同比錄得較高增速,例如湖北消金和尚誠消金均實現了約500%的增長。
突圍
招聯消金、興業消金、馬上消費等頭部機構的成績印證著整個消金行業的潛力,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初創型、中小型機構的發展困境。
由于初創型消金公司在品牌、融資、獲客等方面的優勢難以體現出來,在經營初期往往難有強勁的業績表現。
在新開業的消金公司中,螞蟻消金凈利潤-11.7億元,凈利潤墊底。唯品富邦消金凈利潤為-0.98億元。開業一年半的陽光消金繼2020年虧損9000萬元后,于去年實現扭虧,凈利潤達1.08億元。
關于初創型消金公司虧損的原因,5月20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對記者表示:“目前,初創型消金公司首先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規模。消金公司是資金渴求型機構,當發展到一定階段,如果資金規模不大,很多事情就做不來。但是比如螞蟻消金等部分平臺,也并不存在這類問題。”
其次是因為行業格局已定。消金行業經歷過“蒙眼狂奔”的時代,市場已經經歷過一次洗牌,初創型消金公司再“殺進來”并非易事。
最后和大環境有關。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在多重困難和疫情的挑戰下,大家收入下降,雖然可以貸款,但是對未來的預期可能有所減緩,對收入也會有一定擔憂。同時也因為疫情的原因,原有的很多消費場景消失了,比如旅游。
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對于成立一兩年的消金公司而言,其業績、規模、不良等數據還需要積累,在初期探索階段出現虧損也屬正常。
在2021年,中小型消金公司同樣承壓。陜西長銀消金、湖北消金和蘇寧消金的營收出現了下降,降幅分別為15.2%、21.5%和70.70%。
其中,蘇寧消金總資產、營收、凈利潤于去年同時出現下滑,其總資產較去年同期下滑64%,是已披露數據公司中資產規模萎縮幅度最大的消金公司,營收同比大降70.7%,凈利潤同比下滑85.2%。
另外,華融消金的總資產也較上年末減少了12%至70.35億元。晉商消金和盛銀消金營收微漲,同比分別上漲0.7%和2.90%。
不難看出,當下消金行業出現了頭部集中現象,頭部機構利用互聯網平臺和創新業務大幅獲客,業績保持較快增長。而中小型機構由于基數低、產品同質化和渠道拓展緩慢等因素,和頭部公司仍有較大差距。2021年凈利潤未破億元的包括蒙商消金、金美信消金、晉商消金、蘇銀凱基消金、湖北消金、尚誠消金、中信消金、北銀消金、小米消金等。
“對于中小型消金機構而言,其技術能力和場景打造能力,不僅是考驗平臺后期經營狀況的關鍵因素,也是在強者如云,‘馬太效應’明顯的格局之下,能不能‘跑出來’的重要原因。”歐陽日輝表示,因為消金行業的客戶大部分是尾部客戶,可以發揮“長尾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過硬技術控制企業的呆壞賬,一旦發展起來則容易出現虧損。
他強調,尤其在場景打造和拓展方面。經過對P2P平臺的整頓后,持牌消金公司也經歷了重新洗牌,部分機構出現了明顯落后的趨勢,行業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能夠拓展的、打造的場景已經被基本覆蓋。對初創型、中小型機構而言,要想抓住新消費場景,開拓細分市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此外,他還指出了政策層面的利好,當下監管部門和相關政府部門對促進消費金融的發展態度明顯。2018年以后,市場對消金公司的定位是規范發展消費金融,但近一年多以來,已經逐步把“發展”前置,因為此前不合規的已經陸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