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南京大學畢業很多年了,但她一直在我精神深處存在著,給予我力量。
我的高考志愿填報表上只有一所學校——南京大學。兩次模擬填報,我選的專業都是“國際政治”,正式填報那一刻,我寫上了“歷史學”。
2007年9月2號,我來到南京大學浦口校區的歷史系新生報道點,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負責安頓我的是大三的傅寅和雷遠育學長,他們帶我和家人在校園各處穿梭行走,辦理必要入學事務。這次機緣后,我沒再聯系過傅、雷二位學長,但我一直銘記著他們的熱情幫助,傅學長是上海人,雷學長來自馬來西亞。我之所以沒再聯系過他們,主要是因為我口齒懶拙、不善交際,即使聯系了學長們,也不曉得要聊些什么;其次,我初入大學時沒有手機,聯系他們太不方便。
相比畢業時擇業志向的堅定,初入大學的我意緒煩亂,不知所措,沒能及時適應新生活。班上組織的燒烤會,游玩秦淮河、金山寺,甚至連拍集體照,我一概不參加。我沉浸在自己的狹隘小世界里,看小說、聽音樂、胡亂地散步、有一頓沒一頓地只吃面。
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我交了白卷(除了英語)。事后,我心如止水,意圖徹底結束這不稱意的大學生活,我拉著箱子冒著大雪回了家。返校后,輔導員羅曉翔老師因為我交白卷的事,去寢室找我談話。她談得不多,主要是我在說。不久,系領導陳謙平、張生老師也分別約我談話,張老師表揚我上交的那篇文章寫得不錯,但他也批評我太幼稚。接下來就是向老師們道歉、補考、重修……可我在選課網上再沒找著“體育理論”這門課,以致快畢業時,系里教務員顧薌老師還在問我,你的“體育理論”這門學分怎么沒重修啊。
在沒有手機的日子里,我偶爾用電腦上網,還常去匡院文強班蹭課,因為那個班有個女生,我遠遠地看著她,卻不敢湊近搭話。
大三,我才擁有一部手機,它像磚頭塊一樣沉。當時我用它制作手機雜志《歷史上的今天》,每天發送短信或飛信給同學好友,持續了一整年,沒落下一天。我還常用它來玩“連連看”。有一回,在仙林校區的寢室,我玩“連連看”玩到了凌晨兩點多,睡意全無。我轉頭四下瞅了一圈,發現室友黃維、吳盛杰、孟興恒都已熟睡,我打開復印的羅素《哲學問題》英文版,仔細琢磨,興味盎然。
我的英文不好,尤其是口語、聽力,我們大一上學期的英文老師叫曹寧。曹老師溫柔可愛,她要求我們每個人做一場英文演講。我演講時十分賣力和投入,曹寧老師和同學們在笑,她問我有沒有參加話劇社團,我說沒有,她就鼓勵我參加。
我沒有加入任何社團,但受考古專業時蕭同學邀約,我參加過一次某社團組織的文理綜合知識競賽。那次知識競賽,當主持人念完最后一個壓軸題,我第一個站起來,答“克里特島悖論”,主持人說,回答錯誤,正確答案是“說謊者悖論”,當時我急了,跟主持人辯解道,這是同一個悖論。主持人請教哲學系的一位同學后,說給我們隊加50分,最終我們的成績一躍而上,獲得了第二名。
時蕭研究生畢業后,在杭州的浙江考古研究所工作,丁廣義也去了杭州工作。我對丁廣義和馬哥兒等同學有更多了解是在大四,那時我們已從仙林搬到了鼓樓。鼓樓校區的圖書館似乎有點兒擁擠,我常乘地鐵去浩瀚的仙林杜廈圖書館,在那兒,我借助字典把《共產黨宣言》《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卡夫卡致父親的一封信》等作品的德文版艱難閱讀完。有一次,我到教學樓里閑逛,偶然聽了半節王詠老師的《藝術社會學》課,此后每周我都會準時守在那間教室的最后一排。
鼓樓校區的寢室也有點兒擁擠,室友進出得彼此側身互讓,我在寢室練習毛筆字左筆反書,那反字從紙背面看也很工整,馬哥兒似乎有點兒不敢相信,拿起來來反復察看。
馬哥兒安靜細膩,睡覺聽不得噪聲。有天晚上,睡我上鋪的丁廣義在被窩里打呼嚕,馬哥兒走到旁邊,用力地敲打上鋪床框,試圖喚醒酣睡的廣義。第二天,寢室有人哼唱起“是誰,在敲打我床......”當年,郝沛然、吳盛杰他們,都喜歡聽蔡琴的歌。郝沛然拉我參加迎新、送別晚會的演唱,一想到可能要在眾人面前出丑,我就手心發汗、心跳加速,然而勉為其難的結局卻是好的,不少老師因此記住了我的名字。計秋楓老師有一次看到我,笑著喊出我的名字,我著實有些驚訝。
馬哥兒是班上的學霸,但他喜愛南大,死活不愿參加推免北大的面試;馮鶴昌自告奮勇站出來,并成功推免進入北大讀研。馬哥兒看書劃線用尺子,整整齊齊,我當時譏笑他,而現在,我看書時也用尺子劃線標記。馬哥兒的日語水平高超,去年夏天,他給我寄了一本自己翻譯的宮崎市定《科舉史》,我自慚形穢,無以為報,雕刻了一方不成器的印章送給他。
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寫了很久,篇幅遼闊。答辯前十天,我才找到于文杰老師幫忙指導。于老師還給我介紹了一份工作,他希望我工作兩年后再去支教。答辯結束后,我拿著于老師給我寫的推薦信,去某雜志社見了總編。可是,我心底里對支教生活的向往,最終戰勝了做雜志社記者等這類念想。
這些年我一直在湖北恩施鄉村學校支教。我的南大同學馮鶴昌、丁廣義、魯佩等人分別來看我。我騎摩托車帶著他們在山林間、清江岸游蕩,憶述我們的大學過往,交換畢業后各奔東西的人生消息,分享大自然和友誼帶給我們的純真喜悅。
編輯:周婧欣 王越 楊若曦
責編:凌霄 高雅 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