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虧了楊隊長,幫助我們購進黃牛開展養殖業,成為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現在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脫貧戶王海軍嘴里提到的 " 楊隊長 ",就是榆中縣龍泉鄉水家坡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楊穎斌。自 2017 年駐村以來,他用腳步丈量村落,用心聯系民情,現在,每當談起哪家建檔立卡戶家庭情況怎么樣、收入有多少、主要經濟來源、享受過哪些幫扶措施,楊穎斌都是如數家珍,老百姓們打趣的稱呼他 " 水坡百事通 "。
從 " 靠天吃水 " 變 " 綠色種植 "
龍泉鄉地處榆中縣南部干旱山區,這里多年靠天吃水,道路難行,基礎條件差。作為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民警,2017 年剛駐村時,楊穎斌心里清楚,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轉變角色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于是楊穎斌開始帶著筆記本走村入戶,熟悉村情民情,聽取群眾心聲。僅一個月,他就走遍了幫扶村的所有建檔立卡戶,調查摸底 200 余人次,迅速掌握了第一手農戶資料。" 在掌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情,我們開展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讓昔日的山坡地變成‘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通’的連片高標準農梯田。" 楊穎斌說干就干,帶領駐村工作隊,持續跟進項目落地實施,短短幾年內便完成水家坡村 8750 畝高標準農田平整工作,日臻完善的農田基礎設施和年年攀升的收入給村民帶來了致富新希望。
為加快完成水坡村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戰略轉移,變輸血為造血,通過產業扶貧來增加農戶自身發展動力,楊穎斌經過和村 " 兩委 " 商議,申請引入洮河水進入水家坡村用于農業灌溉,促進種植結構的調整,來發展蔬菜種植特色產業及觀光農業,不僅提升了產業發展水平,而且使原本傳統的農業種植結構向高原夏菜等優質種植結構轉化,增加農民收入。
村貌變新顏,普法進民心
春節剛過,春雪便至。整個榆中山區銀裝素裹,水坡村宛如一如水墨畫呈現在面前。當記者走進水家坡村,粉刷一新的居民院落、嶄新的石路小道和新建的亮化標示,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如今,水坡村隨處可見的交通標志牌,和急彎路段及上下坡路口的網格線,人口密集路口的太陽能路燈,不僅有力保障了道路安全暢通,而且解決了村民夜晚出行不便的問題,不僅照亮了村路的路,更照亮了村民們的心,讓村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溫暖,看到光明,看到幸福。
楊穎斌不僅是駐村工作隊隊長,作為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民警,5 年多駐村時光讓他從入戶總吃閉門羹到現在村民笑臉相迎,每一次的入戶工作,他不僅為村民排憂解難,而且還擔當起 " 普法宣傳員 ",結合當前方針政策和交通安全宣傳模式,采取 " 傳統人力 + 現代科技 " 的方式,深入宣傳法律法規,讓村民熟悉掌握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切實提升群眾的法律意識。
改善兒童居住條件,助力鄉村教育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為關愛低保貧困兒童,給孩子們營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楊穎斌帶領駐村工作隊通過走訪入戶排摸,篩選出 12 戶有義務教育階段兒童的低保戶,聯手社會力量為孩子們布置兒童房,配置標準家具改善兒童居住環境,為水坡村兒童營造一個溫馨、安全、漂亮的學習成長空間;以實際行動助力 7 名貧困大學生教育扶貧,捐資助學資金達 6.3 萬元;為水坡村小學捐贈學習用具、衣物等,總價值近 12.8 萬元左右。
欲問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風雨瀟瀟。" 我已是水坡村的一員,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冷庫、養殖、污水垃圾處理等美麗的畫卷已經繪就,我將繼續帶著工作隊和村民們一起奔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正因為像楊穎斌一樣,駐村工作隊員們舍小家,顧大家,默默扎根農村,帶領廣大農民群眾發展農村經濟。正因為有了駐村工作隊的辛勤付出,才使貧困戶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