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今,A股反彈已過大半個月,市場觀點逐步出現分歧,開始擔憂反彈的剩余時間及空間或接近尾聲。開源證券發布策略報告分析認為,越是市場迷茫的時候,越應該抓住A 股市場的主要矛盾,才有望把握到趨勢性投資機會。
就盈利端而言, 當前壓制A股基本面的“三座大山”,除信貸傳導不暢尚未有明顯回暖跡象外,其余地產和疫情均已出臺相關的應對政策,意味著A股盈利端正朝著向好的預期中發展。事實上,近期上證指數、中證500和中證1000等寬基指數盈利預期均得到上調。
就估值端而言, 一方面,伴隨疫情緩解,服務業等實體經濟對于短期資金的需求下降或促使“短融”重回金融市場,形成A股市場流動性剩余增量。另一方面,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亦有望緩解,貨幣政策維持“以我為主”,寬貨幣預期下 M1亦將持續向上。事實上,近期人民幣匯率1年遠期(NDF)升水壓力已出現趨勢性回落的態勢;而央行亦開啟了降準、降息。
展望 5-6月,A股迎來“ mini版”戴維斯雙擊。 開源證券預計盈利端,一方面,A股市場或仍將繼續受益于復工復產、生活常態化進程加快及地產銷售回暖等基本面數據逐步兌現;另一方面,市場或預期更多促進制造業降本增利的政策出臺,以加快 PPI兩年復合增速“拐頭”回落及信貸傳導通暢。此外,預計5~6月流動性剩余( M1%-短融%)或由4月的“加速度”改善轉向“增速”明顯回升,屆時,A股估值亦有望繼續上修。
大盤成長或是市場主線風格,重視疫情后供給端修復
開源證券判斷市場主線風格偏“大盤+成長”,尤其關注“寧組合”。一方面,盈利增長確定性更強。另一方面,短期估值修復空間更大且對于流動性反轉的敏感度更高。
行業配置建議: 伴隨疫情緩解,相比消費弱復蘇,開源證券更重視那些需求端依然較強,而供給端受損的行業。具體5-6月建議布局三大方向:
一是流動性敏感度高、景氣向上,尤其重視疫情后供給端修復彈性較大的成長性行業, 包括:新能源汽車、電池、能源金屬、半導體、純堿、物流;
二是基本面高度依賴于流動性的券商;
三是景氣度確定性較高的食品與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