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風險挑戰下,我國工業經濟總體平穩開局。
4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5%,較1-2月的5.0%大幅增長。
“按量、價、利潤率拆分的話,本月量和價的貢獻下滑,可以看到,3月受疫情影響,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2.5個百分點,為5%,同時,因去年同期基數偏高,3月PPI同比繼續下滑0.5個百分點。不過,利潤率的拉動明顯,1-3月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25%,比前值上行0.28個百分點,同比增速比前值回升3.7個百分點。”紅塔證券研究所所長、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對記者表示。
一個亮點是,3月在減稅降費政策的助力下,成本費用有所下降,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下滑了0.18元。
不過,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間利潤分化明顯。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表示,能源保供措施有效推進,煤炭等能源產品生產較快增長,疊加國際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共同帶動相關行業利潤快速增加。
“總體來看,一季度減稅降費、助企紓困多措并舉,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平穩增長。但也要看到,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給工業經濟平穩發展帶來諸多挑戰,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朱虹說。
減稅讓利潤率回升
分行業結構來看,3月利潤數據結構分化明顯。
一季度,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4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個行業下降,1個行業減虧,1個行業持平。其中,上漲幅度較大的行業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89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1.51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2.9%;下跌幅度較大的行業則包括汽車制造業下降11.9%,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17.0%,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22.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29.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35.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9.7%。
李奇霖指出,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速和利潤率雙雙上揚,行業利潤占比也隨之提高。反之,制造業特別是中下游制造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有所回升,利潤同比增速依舊處于負增長區間。1-3月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速達到了147.8%,比前值提高15.8個百分點,利潤率從24.46%上升到了24.53%。
“這兩者上漲的背后的原因在于,受海外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國內穩增長發力等因素的影響,原油、有色、黑色等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并為上游企業帶來了不菲的收益。同時,在政策的引導下,煤炭等行業加快了技改的步伐。而上游技改進一步提高了相關行業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梢钥吹?-3月采礦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61.27元,相比于2月下滑了0.75元。此外,在穩增長預期下,企業補庫存動力回升,黑色金屬等行業的需求比較旺盛。營業收入的增長也推升了行業的利潤增速。”李奇霖表示。
從數據來看,當前,煤炭采選業、石油天然氣開采業3月份PPI同比漲幅分別擴大至53.9%、47.4%,帶動一季度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89.0%、151.1%,兩個行業合計拉動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2.1個百分點。
不過,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利潤率的回升主要依靠政府減稅降費。
數據顯示,隨著減稅降費、助企紓困政策持續顯效發力,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減少0.54元,較1至2月份減少0.18元。
部分制造業經營情況有所好轉
總體來說,原材料漲價壓力疊加疫情沖擊,3月制造業的生產經營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在政策等的支持下,部分制造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已經有所好轉。比如高技術制造業的表現亮眼,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8%,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利潤由1-2月份下降轉為增長11.1%,漲幅大幅高于制造業水平。再比如部分剛需消費品制造業的利潤依舊維持韌性,可以看到紡織、食品制造、煙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4.0%、13.3%、9.4%,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李奇霖表示。
不過,李奇霖也提醒,4月疫情蔓延地區更加廣泛,國內生產和運輸受到明顯干擾,考慮到企業儲備的存貨陸續耗盡,后續工業生產面臨的壓力更大。后續可以關注在近期各項保障供應鏈暢通的政策出臺之后,政策的具體落地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輸入性通脹壓力仍存,行業利潤分化仍會持續。對此,近期高層頻頻發出穩物價和促消費相關的積極信號,后續在相關政策引導下成本端壓力有望減輕,終端需求有望反彈,中下游行業利潤增速有望重回正增長區間。
朱虹表示,下階段,要落實落細支持實體經濟穩定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持續做好保供穩價工作,保障物流暢通,著力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工業經濟持續健康運行創造更多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