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以其非凡的認知能力和超長的壽命而聞名。近日,由馬克斯普朗克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這些特征中的一個很可能是由另一個引起的。
研究人員檢查了217種鸚鵡,發現猩紅金剛鸚鵡和硫冠鳳頭鸚鵡等物種的平均壽命極長,可達30年,而這種特征通常只在大型鳥類中可見。研究者發現,長壽的可能原因是鸚鵡有相對較大的大腦尺寸。該研究首次展示了鸚鵡大腦大小與壽命之間的聯系,這表明,認知能力的提高可能有助于鸚鵡應對環境中的威脅并延長壽命。
研究小組匯總了來自1000多個動物園的130000多只鸚鵡的數據。通過該數據庫,團隊能夠首次獲得對217種鸚鵡物種平均壽命的可靠估計——占所有已知物種的一半以上。
研究分析揭示了預期壽命的驚人差異,從無花果鸚鵡的平均兩年到猩紅色金剛鸚鵡的平均30年不等。其他長壽物種包括來自澳大利亞的硫冠鳳頭鸚鵡,平均壽命為25年。
接下來,該團隊采用大規模比較分析來確定鸚鵡著名的認知能力是否對其壽命有任何影響。他們檢驗了兩個假設:首先,擁有相對較大的大腦可以延長壽命。換句話說,更聰明的鳥類可以更好地解決野外的問題,從而享受更長的壽命。其次,相對較大的大腦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生長,因此需要更長的壽命。對于每個物種,他們收集了有關大腦相對大小、平均體重和發育變量的數據。
研究結果提供了第一個假設的支持,即增加的大腦尺寸可以延長鸚鵡的壽命。研究結果表明,大腦相對較大的鸚鵡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使它們能夠在野外解決生存問題,而這種智力使它們能夠活得更久。
此外,研究者還發現,飲食等因素或開發更大的大腦所需的更長的發育時間,并沒有導致鸚鵡更長的平均壽命。未來,該團隊計劃探索鸚鵡的社交和文化學習是否也有助于延長其壽命。
題為Coevolution of relative brain size and life expectancy in parrots的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上。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系:service@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