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金如土,2022年剛賺300億,就花238億?
1月12日,寧德時代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預計歸母凈利291億元到315億元,同比增長82.66%至97.72%;扣非后為268億元至290億元左右,預計可實現盈利翻倍增長。
(相關資料圖)
而隨著寧德時代大賺300億的公告發出,寧德時代曾經“在盈利邊緣掙扎”的托詞,也就不攻自破。只不過,令人有些始料未及的是,剛“賺”300億不久,寧德時代就又花出去238億。
1月29日,寧德時代發布公告稱,擬不超238億元投資建設邦普一體化新材料產業項目。
具體而言,該項目落地在廣東佛山市,由廣東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項目主要內容包括:建設具備50萬噸廢舊電池材料回收及相應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三元正極材料及負極再生石墨制造等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基地。
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建設期限為4年,也就是到2027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而且該項目的資金來源為自有或自籌資金,如果不通過資本市場籌集,就要將2022年賺到的300億,吐出一大半。
究其原因,寧德時代之所以這么著急布局動力電池材料回收,還是與上游原材料價格高居不下有關。據了解,碳酸鋰價格近期一路走低,已經到了47萬/噸的區間,但對于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遭遇的困境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
站在寧德時代的角度,通過動力電池回收技術,奪取上游材料供應商的話語權,勢在必行。而且邦普循環回收電池、EVGO換電、動力電池制造等整個供應鏈全方位布局,最終可以形成堅實的閉環。
進可攻,退可守。不僅能夠保障寧德時代電池原材料的供應,同時還能降低自身的電池生產成本,何樂而不為?
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應用,不久后,市場必然會迎來大規模的動力電池退役潮,而動力電池回收處置和利用,也將進一步成為動力電池原料重要的來源渠道之一。
“電池里面絕大部分材料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的,目前我們鎳鈷錳的回收率已經達到了99.3%,鋰的回收率達到了90%以上。”
早些時候,寧德時代掌舵人曾毓群曾經公開表示,自家動力電池回收技術的強勁。彼時,還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多次爭論,不少人稱其為實驗室數據,并不能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但如今的情況看來,為爭奪到更多的話語權,去除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卡脖子”問題,寧德時代必須來真的了。238億,或許并不是終點。
【注意:文章版權歸屬汽車公社,嚴禁未經授權私自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需轉載請聯系官方微信號:汽車公社】
延伸閱讀:
寧德時代德國工廠欲在年底前建成6條生產線 寧德時代董事長稱買車只買車身就行!使用換電技術更省錢,網友:這是共享充電寶plus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