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今天9個月零8天了,給寶寶優質牛奶可以讓寶寶長得更強壯更健康,但是有些喝牛奶的錯誤方法你又知道嗎?今天小編來給你揭曉一下。否則,不但不能達到讓寶寶生長發育的目的,反而還對寶寶造成不良的影響。
1、牛奶煮得越濃越好
【資料圖】
為了添加牛奶中的營養成分,有些家長擅自在買回來的牛奶中添加過多的奶粉,同時卻少加水,這時就會使牛奶的濃度遠遠超出正常比例標準,變為過濃牛奶。你的寶寶臟器還十分嬌嫩,受不了這么重的負擔,如果經常喝深度過高的牛奶,會導致腹瀉、便秘、食欲不佳,厭食,甚至還會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
2、牛奶加糖越多越好
牛奶中富含脂肪、蛋白質,但是糖類相對較少,加糖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起到供能的作用,但是你要知道,牛奶加糖必須定量,一般每100毫升的牛奶要加5-8克糖。另外,并非任何糖都能加到牛奶里,到底加什么糖好呢?答案是蔗糖。蔗糖進入消化道然后被消化液分解后,變成葡萄糖被寶寶的腸道吸收。葡萄糖甜度低,加多了容易使葡萄糖超過規定范圍引起寶寶血糖偏高。
什么時候加糖?如果把糖加入牛奶一起加熱,牛奶中的賴氨酸就會與糖在高溫下發生反應,生成有害的物質。這種物質不僅不能被寶寶吸收,還會危害健康。因此,應先把牛奶煮開放涼到40℃-50℃時,再將糖放入牛奶中攪拌溶解。
3、牛奶巧克力
一些喜歡DIY的媽媽也許會想自己給寶寶做美食,把牛奶加上巧克力,殊不知牛奶中的鈣會與巧克力中的草酸進行一系列化學反應,生成草酸鈣,會導致寶寶缺鈣、腹瀉、發育推遲、毛發干枯、易骨折,還有可能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生。
4、牛奶服藥
晚飯后為了避免寶寶過多地喝水,又能達到喂飽寶寶的目的,牛奶服藥是一些媽媽的做法。可是你知道嗎?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寶寶對藥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藥效。用牛奶服藥還容易使藥物表面形成覆蓋膜,牛奶中的鈣與鎂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非水溶性的物質,可能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危害。所以,你要記得,如果寶寶生病了,在服藥前和服藥后各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牛奶。
5、用酸奶喂養寶寶
酸奶中含有乳酸菌,可以生成多種抗生素,增強機體抵抗力,還有助于消化,是一種非常有益的飲品。但是益生菌同時也破壞了對人體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長條件,如果長期用酸奶喂養你的寶寶,尤其是患胃腸炎或早產兒,會引起寶寶嘔吐和壞疽性腸炎。對于寶寶來說,酸奶不宜經常食用。
6、以煉乳代替牛奶
煉乳是一種牛奶制品,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進行裝罐制成的。不要以為濃縮都是精華,就用煉乳代替牛奶來喂養寶寶以達到更好的喂養效果。煉乳太甜,食用時要按照煉乳和水1:5-1:8的比例來稀釋。但當煉乳的甜味符合要求時,往往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也都比新鮮牛奶下降了將至一半。如果在煉乳中加入水,會使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更加接近新鮮牛奶,但其中糖的含量又會偏高。所以,煉乳不適合用來喂養你的寶寶。
7、在牛奶中加橙汁、橘汁、檸檬汁
橙汁、橘汁和檸檬均屬于高果酸水果,果酸遇到蛋白質,可以使蛋白質變性,這就使牛奶中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了。不要為了給寶寶增加風味而胡亂添加果汁。
8、在牛奶中添加米飯
米湯和稀飯中的淀粉含有脂肪氧化酶,會破壞牛奶中的維生素A。你的寶寶如果攝取維生素A不足,會造成發育遲緩、體弱多病。不要以為在牛奶中加米飯可以一舉兩得,既給寶寶吃了飯又喝了牛奶,這樣不但不能補充營養,反而造成寶寶維生素缺失,應該將兩者分開食用。
9、要將牛奶煮沸才可食用
一般牛奶消毒的溫度只要70℃時3分鐘,或者60℃時6分鐘即可。如果煮沸,溫度達到了100℃,牛奶中的乳糖會焦化,由此誘發癌癥。還有一點就是,煮沸后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淀現象,從而降低了牛奶的營養價值。
10、瓶裝牛奶放在陽光下曬
也許你曾經在廣告或者其他人告知的情況下知道寶寶除了補鈣還要補充維生素D,因為維生素D是可以促進對鈣的消化吸收,而多曬太陽是攝取維生素D的純天然的好方法。便照這種說法,那么直接把瓶裝牛奶放到太陽下去曬,是不是就能讓牛奶添加維生素D了呢?其實這樣做將會得不償失。牛奶可能通過曬太陽增加了一點維生素D,但卻會失去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因為這三大營養素在陽光下都會產生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陽光下乳糖會發生酵化,使牛奶變質。
延伸閱讀:
寶寶消化不好的癥狀有哪些 胃炎吃什么食物?這幾種食物可以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