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羅斯莫斯科環線地鐵正式開通,相比較地鐵,大家對于莫斯科環線的車站設計情有獨鐘,表示毛子的審美還是這么在線,同時也有評論說俄羅斯的這些地鐵設計與《原子之心》中的場景一模一樣,讓人不斷地回味這款極具蘇聯風格的游戲。現在就讓我們看看這款號稱是最還原蘇聯的由俄羅斯工作室所制作的一款游戲吧。
《原子之心》其實講的故事很簡單,在這個架空的世界中,由于原子能以及機器人技術的突破,人類已經初步實現了與機器人之間的共存,機器人也實現了對于諸多職業的替代。此外人類也開始借助發展機器人所帶來的科技進步,對自身進行改造,從而實現利用意愿去控制機器人。甚至游戲中的蘇聯還提出了更加大膽的想法,通過大集體2.0實現人類思想的共通,甚至和機器人聯系在一起,真正實現人與機器人的和諧共生。然而由于科學家的網絡入侵,機器人出現了暴亂,而玩家是一名特工,需要解決由機器人暴亂所導致的智械危機。
這種題材實際上在市場上也有很多,光是從游戲表現手法來說并不新奇。當然這款游戲給人的震撼還是在于所構建的極具蘇聯風的世界,以及充斥著各種蘇式美學的建筑和高度擬人化的機器人。對于游戲玩家來說,剛開始的游戲烏托邦場景絕對稱得上是蘇聯美學的巔峰之作。相比較歐美的精致,蘇式建筑帶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巨大而又粗獷,帶給人一種宏偉的感受。例如巨大的雕像,無處不在的蘇式宣傳,赫魯曉夫式建筑,當然也包括大閱兵這種集體主義迸發的場景。
(相關資料圖)
除此之外就是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包括掃地機器人,導游機器人以及安保機器人等,并且這些機器人也早已突破了恐怖谷效應,盡管知道它是人造物,但是與人類相比沒有太大的區別。特別是AI等的加持也讓這些機器人有了部分人類的思維,就像是活生生的人。似乎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和諧共存已經近在咫尺。
但是如果你繼續游玩下去,那么就會感受到在烏托邦背后不同勢力之間的勾心斗角。畢竟能夠實現人人思想共通,對于任何勢力都是一種無法拒絕的誘惑。最近《三體》電視劇大熱,倒是讓我想起了ETO的三個派別,包括降臨派、拯救派以及幸存派,甚至像伊文思這樣僅僅將ETO作為工具實現毀滅地球的終極反派。或許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復雜的人性總是無法被機器所模擬和取代。
畫面對比
游戲提供了低、中、高、極高和原子五檔畫質可供選擇,最高的特效自然就是原子,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原子特效下,水面顯得十分地精美,并且欄桿的陰影也得到了完整的展示。而假如關閉全特效,那么你將看到的是死氣沉沉的水面,缺斤少兩的物體陰影,以及過于稀疏的草地物件。這款游戲充分展現了蘇聯時期的場景與環境,畫面也顯得十分地精美,并且優化地也相當地不錯,因此大家不必為了幀率去關閉特效。畢竟這也是一款風景類游戲。
畢竟Mundfish是一個小型的游戲開發商,因此在游戲中并沒有第一時間加入光線追蹤,對此他們解釋道對于大部分的玩家來說,光線追蹤意味著巨大的GPU消耗,而且對于Mundfish來說優化工作也是一個繁重的選項。不過也正是因為沒有了光線追蹤,對于顯卡的消耗也會寬容許多,當然從室內的場景來說,即使沒有光線追蹤的加持,光照反射效果也較為理想。
不過英偉達除了實時光線追蹤技術外,也有DLSS,借助深度學習實現在畫質幾乎不損失的前提下提升游戲幀率。《原子之心》也支持包括帶有幀生成技術的DLSS 3在內的全套DLSS特效。相比較光追,玩家對于DLSS的接受度就高了很多,畢竟DLSS可以實打實地提升游戲的幀率,特別是在一些高分辨率的游戲更是如此。
如今NVIDIA的DLSS從1.0全面提升至3.0時代,無論是效果還是畫面表現都有著突飛勐進的進步,而游戲廠商也基本上吃透了DLSS的成像原理,相比較早期,如今的DLSS已經可以和原畫質不相上下,特別在4K甚至8K這樣的分辨率下更是如此。通過對比我們也可以看到,與TAA相比,即使是DLSS性能,畫面也沒有什么損失,最多就是遠景建筑的紋理略微有些模煳,不過無傷大雅。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和其他游戲相比,《原子之心》的DLSS設置并不完善,主要說的是DLSS 3,如果說你想要開啟DLSS 3的話,那么在進行畫面設置之后,就不得不重啟游戲,而不是跟選擇超分辨率一樣實時顯示,有些不便。
測試平臺
說完了游戲畫面,我們也該說說顯卡的實際游戲表現了。我們選擇了一顆 i9-13900K,搭配一塊ROGMAXIMUSZ790 HERO主板,內存選用的是科賦DDR5-6200 16GB*2 的內存,驅動采用的是英偉達發布的531.29版本。我們的顯卡采用的是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顯卡,這是一款面向2K分辨率玩家所打造的一款高顏值顯卡。
與其他顯卡普遍采用的黑色主題風相比,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顯卡主打的是高顏值,為此iGame在外觀上大量地使用了波普美學的風格,波普藝術是源于商業美術形式的藝術風格,通過表現大眾文化的一些細節,比如將連環畫、快餐及印有商標的包裝進行放大復制,從而展現出一種不羈的自由風格,也和現在的年輕消費者相得益彰。
顯卡的前面額采用的是白色波普風格的散熱盔甲,并且將其進行三段分割設計,同時采用了藍色的配色,展現出清新的自然之風,也和現在春暖花開的氣候不謀而合。
而且除了主體采用藍色的設計之外,如果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款顯卡,那么它的顏色也將有所改變,例如從頂部去看這款顯卡,顏色也從藍色變成了紫色,十分地具有個性,給人以一種驚喜之感。
在散熱器的選擇上,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顯卡采用的是iGame特別研發的波普散熱裝置,采用的是3個100MM的軸承風扇,此外采用九翼環型扇葉,同時借助六根熱管和大面積的鰭片,最后借助背板的鏤空散熱口實現熱量的傳導與散發。
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顯卡的頂端還設計了“ULTRA”的RGB燈組,而且iGame將其設計成多銳角組成的漫畫風特效,通過波點元素照射而出,展現與眾不同的波普燈效,充分彰顯現在年輕消費群體那種狂放不羈追求自由的天性。
一般的顯卡對信仰背板沒有太多的著墨,基本涂上一個LOGO就算完成任務,提升顯卡的堅固性就算完事,不過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顯卡則有所不同,采用的是白底,并且使用粉色的配色進行圖形的描繪,與清新的淡藍色相比,粉色則顯得更加地年輕與充滿個性化,也和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顯卡的玩家定位不謀而合。
輔助供電沒的說,繼續是16Pin的供電接口,其中12Pin負責供電,4Pin負責信號傳輸。接口方面還是幾個常規的接口,包括三個DP 1.4a接口以及一個HDMI 2.1接口,同時搭配iGame標注性的一鍵OC,可以輕松實現顯卡的超頻。官方頻率為2310-2610MHz,而借助OC可以將頻率提升至2310-2745MHz,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顯卡的圖形性能。
性能
我們將畫質設置為最高的“原子”畫質,開啟默認的TAA抗鋸齒,同時選擇不同檔次的DLSS,而在開啟幀生成之后使用的是DLSS性能的超分辨率模式。選擇的場景是游戲開幕時候的小船場景。
由于游戲在很多時間位于箱庭內部,顯卡壓力沒有室外大,在游戲開始的場景中,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顯卡可以取得79幀的成績,可以流暢地運行這款游戲,當然在開啟DLSS之后,游戲幀率也得到了突飛勐進的變化,即使是質量模式下也可以取得43%的性能提升,在DLSS性能模式下,游戲的幀率提升幅度也達到了76%,十分地給力,幀生成所帶來的性能提升自然是顯而易見的。并且借助Reflex等技術,游戲的延遲并沒有增加多少,畫質也沒有什么損失,基本上開啟質量模式就足夠你游玩。
總結
作為Mundfish 工作室的處女作,《原子之心》做的還是相當地出色,無論是展現蘇聯時代的建筑風格,還是絕對稱得上是驚艷的中文配音,以及背后龐大而又復雜的世界觀,《原子之心》絕對稱得上是智械危機類游戲中的上乘之作,并且游戲的優化也做的相當不錯。
這款游戲還是有一定的不足,比如說重復率過高的怪物以及偶爾出現的優化問題,畢竟這是一家小型游戲公司,優化能力不足情有可原,而且英偉達和開發商也正努力地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你想要在“原子”特效下流暢運行這款大作,那么像iGame GeForce RTX 4070 Ti Ultra W OC這樣的顯卡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畢竟游戲之后還要加上光線追蹤特效,到時候DLSS 3應該算是要派上用場了。
延伸閱讀:
RX6900XT水冷版顯卡歐洲開售:1749歐元 RTX4070顯卡規格持續曝光:傳統8pin供電接口或將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