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展覽、親子互動、文藝演出……兔年春節期間,不少廣西市民選擇走進博物館、文化館、劇院等文化場館,通過了解民俗文化、學習科普知識、欣賞文藝演出等方式,度過新春佳節。
(資料圖)
特色展覽給新春增添文化味
大年初一,廣西民族博物館、桂林博物館舉行的《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在南寧市、桂林市舉辦,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充滿童趣的壯族花燈粉身兔、縫制精致的紫底琉璃如意蓮花紋云披、栩栩如生的兔子年畫……這些兔子元素的展品既體現了各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也見證了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
廣西自然博物館則為市民準備了“吉祥兔寶”兔年生肖科普展,兔養殖業的發展歷程、兔子作為寵物和實驗材料與人類的關系等問題,都能在展覽中找到答案。
廣西各民族自古就有“好五色衣裳”的習尚,世居柳州的侗、苗、瑤等少數民族婦女,從小就練就一雙巧手,熟練掌握染、織、繡等多種服飾制作技藝。大年初一,“巧手織就彩衣裳”——柳州市群眾藝術館館藏少數民族服飾展開幕。“展覽選取我們館藏的少數民族服飾及相關工具,以圖文、實物、裝置等形式多樣的展陳方式,生動、立體地展示柳州侗、苗、瑤族人民在服飾制作中展現出的手工技藝與審美追求,傳遞服飾中蘊藏的古老民族信仰以及豐富情感內涵。”柳州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林園介紹說。
市民參觀“巧手織就彩衣裳”——柳州市群眾藝術館館藏少數民族服飾展(柳州市群眾藝術館供圖)
讓市民與傳統文化親密接觸
廣西博物館里,“瑞兔納福插年花”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提前預約報名的市民一起參與制作年花,火紅的顏色、豐滿的果實,在“種下福氣”寓意的同時,大家也在博物館里感受到新年的喜慶氛圍。
廣西博物館舉行了一系列互動體驗活動(廣西博物館供圖)
廣西民族博物館則在大年初一為市民準備了“新春銅鼓花燈體驗”活動。參與活動的孩子跟隨老師了解銅鼓的歷史文化,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制作銅鼓花燈。“藝術手作是提升孩子審美的重要方式,我們希望通過舉辦新春主題的年俗藝術手作,讓孩子在創作中感受傳統藝術與歷史文化。”廣西民族博物館工作人員說。
在南寧孔廟,依據“禮教寓于樂教”的思想和傳統禮樂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價值,《“大成禮樂”歌舞展演》直觀地將中華古典禮樂文化和古代冠禮、婚禮、射禮、鄉飲酒禮等禮儀活動呈現給觀眾,用音樂舞蹈的形式展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讓群眾沉浸式地享受了“文化大餐”。
精彩演出不停歇
“燈火里的中國,青春婀娜,燈火里的中國,胸懷遼闊。……”1月22日,一曲贊頌新時代安寧祥和的《燈火里的中國》在南寧市人民劇院門前響起,將滿滿的新春祝福送給了大年初一踏春游玩的市民。
大年初一至初六,折子戲精粹展演、邕劇精粹展演、爆笑小品合集、遇見邕城之三街兩巷、新民謠音樂演唱會等各類精彩的文藝演出在南寧市人民劇院輪番上演,讓市民游客體驗一個充滿文藝味的新年。
《桂林有戲》精彩上演(桂林市戲劇創作研究中心供圖)
春節期間,桂林市戲劇創作研究中心也為市民游客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文化精品項目《桂林有戲》于大年初一、初二在桂林有戲劇場上演。《桂林有戲》通過桂劇《拾玉鐲》、桂林彈詞以及彩調《王三打鳥》等片段在1個小時中體現桂林與桂戲的靈姿與風骨。
此外,1月28日、29日,桂林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推出“八桂戲韻”沉浸式戲曲體驗,通過活態展示桂劇、彩調、廣西文場的藝術形態和歷史傳承,還原戲曲最本真的狀態,讓觀眾與演員近距離交互,共同感知桂林戲曲之美。
延伸閱讀:
非遺陪你過大年 | 廣西河池:在“非遺”盛宴中過大年 旅游 | 梧州市當選2024年廣西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承辦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