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長春高新主營業務為生物制藥及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輔以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和服務等業務。
2022年一季度,長春高新實現營業收入29.75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0.40%;實現歸母凈利潤11.38億元,同比增長30.16%。
其中,子公司金賽藥業主要產品為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粉針劑)、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水針劑)、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長效水針劑)等人生長激素系列產品及輔助生殖、婦女健康等領域產品,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26.48億元,凈利潤12.05億元,扛起長春高新89%的營收和106%的凈利潤。
子公司百克生物于去年6月分拆上市,雖然有水痘、狂犬以及凍干鼻噴流感三種上市疫苗,但一季度收入主要來源于水痘疫苗,流感疫苗沒有銷售,受新冠疫情和新冠疫苗接種影響,百克生物以簽收確認收入,再加上研發投入增加,百克生物一季度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44.27%和68.76%。
子公司華康藥業主要產品涵蓋心腦血管、中藥抗炎及婦兒等產品線,一季度實現收入1.70億元,同比增長10.23%;實現凈利潤0.09億元,同比下滑21.55%。高新地產主要在長春市開發地產,實現收入1.71億元,同比增長503.38%;實現凈利潤0.21億元,同比增長485.24%。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金賽藥業的業務變化直接影響長春高新。同時因為地產常年占用生物產業資金,是否剝離地產業務成為投資者比較關注的問題。
優勢產品被集采
從產品來看,金賽藥業的收入主要來自于生長激素,因此一旦該產品有相關政策變動就會影響公司業績與市值。
因為生長激素集采預期,從去年5月份開始,長春高新的股價就呈現下跌趨勢,市值從2千多億縮水至6百多億,股價也只剩原來的三分之一。
今年1月19日,預期實錘。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文件》的通知,將重組生長激素納入集采范圍內,涉及到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的生長激素產品,這是生長激素首次納入省際聯盟集采。
從文件所涉及的276個藥品名單來看,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及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均有涉及,分別對應小容量注射液(水針)、注射用無菌粉末(粉針)兩種劑型。消息出來后,水針劑型的降價幅度遠超市場之前預期,長春高新業績增長也被瞬間質疑,直接影響了二級市場上投資者的信心,當日股價跌停。
之后在2月投資者關系活動中,長春高新稱已申報三個粉劑規格(重組人生長激素),水劑未申報。受此消息影響,2月22日,長春高新盤中快速上漲,5分鐘內漲幅超過2%,盤中一度漲7.52%。
根據廣東聯盟集采公示結果,三款注射用人生長激素(粉針)成為擬中選品種。雖然此次集采未涉及水針和長效水針,但兩者依然受到了較大影響。
根據廣東聯盟的邏輯,如果集采必然水粉同價,因為藥效是一樣的。因此粉針中標,意味著水針銷量和價格必然也會受到影響,更不要說后續可能還會入圍集采,公司也坦言“估計區域性集采是大概率的事”。而水針和粉針又是生長激素產品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也會直接影響到長春高新的經營業績。2021年,子公司金賽藥業生長激素產品整體收入增長40%以上,其中粉針占比10%左右,收入增長近40%;水針占比70%以上,收入增長30%以上;長效水針占比18%以上,收入增長110%以上。
至于長效水針,公司綜合考慮后對其采取降價策略以提高占比,2022年第一季度生長激素產品收入中,長效生長激素占比預計提升到了25%以上。對于長效水針降價對公司整體銷售額和利潤的影響,公司方面稱,相對于上年度業績口徑沒有影響。
毛利率方面,長春高新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85%以上,今年一季度達到了92.25%,為近兩年最高。凈利率一直在31%-41%之間波動,今年一季度為38.50%。但是,隨著此次采集產品和長效水針價格下滑,公司毛利率凈利率也將會受影響。
費用方面,長春高新一季度銷售費用為9.4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1.81%,研發費用2.35億元,占營收比重為24.84%,公司方面解釋稱主要是因為金賽藥業銷售收入增加。2021年和2020年銷售費用也均高于研發投入,可見銷售費用對利潤總額及公司費用影響較大,說明獲客成本高且粘性小。
現金流部分,長春高新2022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6.03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0.29%,而2021年一季度及2020年一季度分別為26.98%、20.31%。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53.73天,比上一年同期減少了7.24天。
應收賬款18.64億元,較年初增長4.4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4.89%,公司方面解釋稱,金賽藥業銷售收入增長,銷售貨款尚未到回款期所致。但根據年報,長春高新7.12億元的長期借款中有5.5億元的信用借款,借款利率3.5%-3.9%;與之相對的是有55.98億元的銀行存款。一季報中,長期借款增加至7.62億元,而貨幣資金顯示有54.65億元。
研發創新方面,長春高新2022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1.90%至2.35億元,占營收的7.88%,雖然金額有上漲,但研發力度仍需增強,尤其是公司還將關注兒童營養、女性健康等領域,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公司目前研發管線和項目儲備較為豐富,包括生長激素新適應癥、細胞免疫治療、選擇性雄激素受體調節劑、神經退行性疾病檢測技術、阿爾茲海默癥治療藥物、單抗藥物、帶狀皰疹疫苗、鼻噴流感減毒活疫苗(液體劑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