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市地處太行山南麓豫晉接壤地區,是河南省“三山一灘”重點區域。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輝縣市市委書記郭書佩介紹,近年來,輝縣市持續堅持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市場為導向,以貧困人口脫貧增收、貧困村經濟增強為目的,將種植結構調整與全域旅游、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統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通過村企共建,振興特色產業,引導優勢產業,廣泛動員龍頭企業參與,積極構建了“綠紅黃白”競相發展的多彩產業扶貧之路。
拓寬“綠色”增收路
山巒巍峨,溪水潺潺,滿目蒼翠,步換景移,走進南寨鎮秋溝村,旖旎秀美山水風光讓人心曠神怡。秋溝村是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有3個自然村124戶270人。該村支部書記侯新拴介紹說,旅游服務是村里的主要產業,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元。在旅游產業的帶動下,村里許多村民從事旅館經營、土特產加工、銷售等,有好幾戶貧困戶將自家房屋改造后,經營農家樂和民宿脫貧致富。
距離秋溝村不遠,同屬該鎮的齊王寨村山清水秀,村里石頭房屋、石頭街,處處流露著古樸韻味,是電影《舉起手來》的主要拍攝場地。在村里行走,民宿和農家樂隨處可見,游客三五成群。
脫貧戶牛明付家有3口人,2013年,因妻子患病被確定為貧困戶。這幾年,村里旅游產業發展很紅火,他就干起了農家樂,一開始房間少,去年又蓋了兩層小樓。“現在,我和妻子一年收入10來萬元,掙個高工資妥了。” 牛明付一臉開心地說。
據悉,輝縣市縣域內旅游單體1568個,A級景區7家,國家和省級傳統村落18家,省級旅游特色村20個。近年來,輝縣市堅持以生態旅游助力脫貧攻堅,充分利用景區優勢,以山水經濟統領山區、片區人民發展,創建“景區+企業+農戶(貧困戶)”模式帶動景區周邊群眾就業創業,構建全域旅游綠色可持續脫貧致富之路。
今年7月,輝縣市聚焦79個貧困村,投入扶貧專項資金2200萬元,以“景區+貧困村”模式,通過務工就業、資產收益等方式,將帶動25個深度貧困村每村每年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元。
鼓起“紅色”錢袋子
輝縣是中國五大山楂產地之一 ,全國“道地山楂生產基地”“河南省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之一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萬畝綠色山楂生產基地。
海拔400米以上的太行山深山區,受太行山脈走向、海拔高度及季風作用影響,四季分明,氣候適宜。主產的“豫北紅”山楂品種,色澤鮮紅、果實渾圓、果面光澤、酸甜適中,宜食宜藥,是上世紀80年代輝縣太行山區群眾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后來,由于歷史市場無序競爭,導致沒落。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山楂樹就是村民的搖錢樹,一斤山楂能賣1塊多錢,家里種一棵山楂樹,就能取個媳婦。”在南寨鎮大院村,河南誠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河南誠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4月。該公司雖然坐落在偏遠的山溝里,但更接地氣,特別是在扶貧方面,發揮的作用更大。在南寨鎮,無論在村民的院子里,還是田間、山坡上,山楂樹隨處可見,好多樹齡都在20年以上,它們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今年,我們和周邊村民簽訂了4000份收購協議,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進行收購。去年,我們的收購價高出市場一倍。這兩年,隨著市場的走俏,山楂樹的種植面積增加很快,我們打算將這里建設成一個山楂溝,發展田園綜合體,打造山楂小鎮。”該公司負責人說。
郭書佩介紹,為了重振山楂產業,近年來,輝縣市深入開展調研摸底,明確發展方向,出臺扶持政策,加大與科研院校、食藥企業合作,積極推廣山楂種植管理和產品深加工。著力做大做強輝縣山楂品牌,帶動山區鄉鎮貧困群眾增收,使老產業孕育新生機。
輝縣百泉制藥研發生產的“百泉牌”山楂丸,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山之孕、山里紅、涌泉、楂之戀、洪爽、四季堂等6家山楂加工企業,年銷售額超億元。2020年,輝縣市以群眾能參與、市場發展為導向,將山楂作為山區群眾產業增收的重要途徑,拉長產業鏈條,投資1000多萬元在南寨、洪州、高莊、占城等鄉鎮建設冷庫、冷藏室和烘干房,實現花果錯時銷售,使以紅果山楂為主的太行山前百里林果帶經濟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
叩開“黃色”致富門
盛夏季節,在西平羅鄉南平羅村和南村鎮東村一塊近400畝的土地上,一種名叫黃芩的中藥材開著藍紫色的小花,惹人喜愛。“黃芩就是大眾藥材,功效是清毒祛火,更是好多中成藥加工的原料,不愁銷路,價格常年也穩定,每斤價格4元左右,每畝收益2000元。”中藥材合作社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
輝縣市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土壤環境非常適宜中藥材生長,縣域內連翹、黨參、柴胡、杜仲、全蟲、道地山楂等中藥材多達1017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系中國中藥材基地暨常年展、河南省柴胡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
輝縣市百泉藥交會有600多年歷史,是全國三大藥市之一,有“春暖花開到百泉,不到百泉藥不全”之美譽,“百泉藥都”是全國首批6家中藥材物流實驗基地之一。近年來,輝縣市立足藥貿歷史背景優勢,堅持把中藥材產業作為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壯大縣域經濟的優勢產業來抓,積極探索“中藥材+”模式,推動全市中藥材產業加速發展。當前,輝縣市從事藥材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的群眾有上萬人,每年創造社會經濟價值3.68億元。
目前,輝縣野生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人工種植面積近10萬畝,規劃整理野生中藥材30萬畝,其中20萬畝連翹銷售量占全國的4成,產值超過5億元。
在輝縣,連翹被稱為黃色經濟。2020年,輝縣市以黃色連翹為引領,主要在“侯兆川”積極推廣中藥材種植和深加工,新增金銀花、黃芩等藥材種植面積達1.5萬畝。在南村鎮界地村建設中藥材加工項目,以“政府+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投資42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建設總建筑面積1840平方米的中藥材加工廠房2棟。項目建成運營后,可實現對南村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未就業人員產業發展全覆蓋,能直接安置貧困勞動力50人就業,預計每戶年增收2.5萬元。
激發“白色”創業情
一罐罐嫩白新鮮的金針菇從封閉的菇棚里出來,沿著安裝在半空的輸送帶到達加工車間,車間里有8條加工線,每條生產線上有10名女工,一個個手法嫻熟地接著金針菇拆包切根包裝。坐落在冀屯鎮的新鄉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亞洲日產規模最大的金針菇生產基地,擁有196個高科技菇棚,自動控制光線、溫度和濕度,日產金針菇240噸,年產值達3億元。
公司負責人介紹,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公司直接帶動700余戶貧困群眾戶均年增收800元,間接帶動周邊7個鄉鎮2000余農戶通過供應原材料均增收350元。累計安排貧困勞動力276人就業,人均年收入達1.8萬元。
酸辣粉是白色經濟里的另一主力軍,在輝縣市張村鄉結合地域特色,立足紅薯產業種植、加工、銷售三個環節做文章,拉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粉條深加工、電商銷售等新興產業。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農戶大面積種植紅薯4000畝,與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種植協議,對所產紅薯進行統一收購。不僅如此,集食品研發、生產、銷售、農產品種植、農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流轉農戶土地4000余畝(貧困戶569畝)種植花椒。
現在,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擁有“華夏九月天”“裴寨新村”“小菇娘”“老皇叔”等多種品牌,產品涵蓋紅薯粉絲、自發熱火鍋、酸辣粉等數十種產品,年銷售額達3.3億元,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65人就業。
“輝縣的紅薯從種植、生產、銷售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2019年,產品在韓國銷售最好,特別是電商銷售,效果出乎我們的想象。”對于輝縣紅薯產業,郭書佩特別推介,“公司+貧困戶+店鋪”的銷售模式,讓他大為贊賞,“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直通車,為張村鄉、南寨鎮等410戶貧困群眾注冊運營淘寶店鋪。”
近年來,輝縣市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科技帶動-產業發展-企業壯大-百姓受益”新興產業扶貧模式,持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貧困村、貧困戶增收。
“脫貧攻堅收官不是終點,而是貧困群眾新生活的起點。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輝縣市將繼續在產業鏈上做文章,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把全面小康的基礎打得更牢、底色擦得更亮。”郭書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