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港股市場上,互聯網醫療股大跌,截至下午一點半,阿里健康大跌逾16%,京東健康跌逾17%,平安好醫生跌逾7%,究竟發生了什么?
隨著第三方平臺的藥品零售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國家也將進一步明確相關的管理義務。如此次新增的第八十三條中明確規定: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得直接參與藥品網絡銷售活動。據參加過上述國家藥監局座談會的行業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國家藥監局對于醫藥電商平臺在自營和第三方業務的界限將進一步予以明確
有證券機構首席醫藥分析師指出,以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為代表的B2C(商對客電子商務模式)平臺,目前主要涉及非處方藥的網上零售,該業務由“自營+平臺”等業務模式構成。
財報顯示,京東健康2021年實現自營業務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56.1%,約占總營收的85.34%;阿里健康截至2022年3月31日為止的財年里,實現醫藥自營業務收入179.11億元,同比增長35.5%,約占總營收的87.04%,實現的以阿里健康品牌運營的自營藥房藥品收入,占總營收的64%。
由此來看,網絡零售藥物仍是這些互聯網醫療巨頭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對于此次新規,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個新規要等出臺落地了才算數。”2019年出臺的新版《藥品管理法》在修訂過程也是經歷了波折。二審草案中一度新增規定“網售處方藥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不過最終通過的《藥品管理法》卻為網售處方藥“開了口子”,僅禁止部分藥品的網絡銷售。
另外,對于醫療科技板塊,安信國際近日指出,醫療科技板塊業績亮眼,行業重點公司收入增速較快,但現階段行業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區域,隨著后續政策壓力趨于緩和,前期持續承壓的相關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