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史上最大規模油儲釋放展示了遏制油價進一步上漲的決心,短期來看似乎也已見效,但效果能否持久卻要打個問號。
原油價格目前仍出于現貨溢價 (backwardation),即近期價格高于遠期價格,但自美國釋放儲備以來,溢價已經大幅回落,表明市場對供給面的擔憂有所緩解。
據彭博,WTI原油六個月時間價差(timespread)—即期現貨價與六個月后價格之差—已從上周三,即美國宣布釋放原油儲備前的13.46美元降至本周一的6.15美元。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的時間價差也大幅收窄。
當地時間3月31日,美國拜登政府宣布,未來6個月美國將每天釋放1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共釋放1.8億桶石油。這是美國自1974年建立石油儲備計劃以來規模最大的釋放量。
拋儲巨壓之下,上周油價創十多年來最大單周金額跌幅。
上周WTI累跌12.8%,布油累跌11.1%,均創2020年4月末以來最大單周百分比跌幅,回吐上周漲超10%的多數或全部漲幅。
而如果按照下跌的金額來算,WTI上周跌幅超過14美元,為2011年以來的最大單周金額跌幅。
周一,油價窄幅震蕩。截至發稿,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0.43%,報104.84美元/桶,WTI原油漲0.61%,報99.88美元/桶。
短期有效,但俄羅斯供應缺口依然難以填補
摩根大通(JPMorgan)上周五表示,美國計劃釋放空前數量的石油供應,這將有助于平衡全球石油市場,并在2022年保持油價穩定。但該公司也警告說,俄羅斯石油供應的損失超過預期,明年可能會再次推高原油價格。
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Natasha Kaneva在報告中表示,預計美國能源部釋放的石油量不會達到美國政府的目標:
投標不足和基礎設施限制可能會導致能源部每天從SPR釋放85萬桶石油,未能達到每天100萬桶的目標。
Kaneva同時指出,美國動用其緊急儲備表明,伊朗原油重返全球市場的時間表也將有所推遲:
我們仍然預計協議能夠達成,因為這是拜登政府的關鍵政策目標,但預計伊朗將從2022年7月才開始交付并增產。
另一方面,從需求端來看,摩根大通認為出現了放緩的跡象。
根據美國和日本的最新數據,摩根大通將其2022年第一季度每日石油需求預測下調了50萬桶。在美國盡管3月份是駕車季節的開始,但飆升的汽油價格仍在損害燃油需求。
考慮到最近的燃料需求趨勢,該銀行現在預計,2022年的石油總需求將每年增長300萬桶,平均每天增長1.05億桶,這只比2019年的水平“僅”高出9萬桶。
摩根大通表示,盡管SPR的釋放、伊朗可能的出口延遲以及需求放緩應該會平衡今年的市場,但俄羅斯的產量狀況仍存在風險:
“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認識到,釋放原油庫存不是持久的供應來源,如果俄羅斯明年出口平均減少超過100萬桶/天,這將給2023年帶來很深的供應赤字,使得我們98美元的價格目標變得過低。”
海通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也持類似想法,他認為拜登政府新計劃預計能在短期抑制油價的上行,但或依然難以填補接下來俄羅斯原油的出口空缺,油價中樞能否繼續回落還需要關注伊朗核協議進展以及OPEC閑置產能的釋放情況。
梁中華指出,需要注意的是,截至3月25日,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庫存已降至5.68億桶,為200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如果按計劃釋放儲備,那么到10月美國原油儲備庫存量將降至1983年水平,反而在中長期增加美國的戰略儲備補庫需求,形成油價上行動力。
高盛則表示,盡管疫情加劇,且美國戰略石油儲備(SPR)的創紀錄釋放,仍預計油價在年底將達到125美元/桶。將2023年油價預測從110美元/桶上調至115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