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月6日),A股三大指數分化,滬指在地產板塊的帶領下,尾盤頑強翻紅,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則收陰。數據顯示,昨日滬深股票型ETF凈申購份額達25.62億份。其中,滬市股票型ETF凈申購13.84億份,深市股票型ETF凈申購11.78億份。以最新凈值計,昨日凈申購資金達5.74億元。
港股醫藥ETF基金領漲
數據顯示,昨日場內股票型ETF中,港股相關基金表現亮眼。其中,港股醫藥ETF、恒生高股息ETF和恒生紅利ETF基金漲幅靠前,其中港股醫藥ETF基金漲幅5.44%,排名第一。
科創50ETF申購最多
昨日,凈申購金額最多的為科創50ETF,凈申購金額7.62億。此外,半導體ETF和芯片ETF也獲申購居前,凈申購金額依次為3.79億元和3.70億元。
上證50ETF遭贖回
數據還顯示,昨日凈贖回金額最多的場內股票ETF為上證50ETF,贖回金額15.85億元。滬深300ETF基金緊隨其后,凈贖回金額達6.56億元。
機構看后市
興業證券認為,“政策底”+“市場底”已經出現。一方面,隨著俄烏沖突恐慌情緒顯著釋放、美聯儲3月加息“靴子落地”,海外市場“幺蛾子”最多、投資者避險情緒最強的時候已經過去。另一方面,國內政策放松的方向明確,金融委會議針對市場最關注的問題“對癥下藥”給出明確部署,“政策底”已然明朗。
當前仍是情緒修復窗口,指數震蕩整固,重在結構。結構上,聚焦房地產+高股息+一季報超預期三個方向。1)房地產(國企地產、信托):一方面,地產政策放松預期持續升溫,有望帶動國企地產估值進一步修復。另一方面,地產信用風險逐步化解,也帶來相關標的落后補漲的機會。此外,也可關注同時受益于政策放松預期和地產信用風險緩和的信托。2)高股息(銀行、券商):一方面,全球市場仍處于高波動的亂局中。另一方面,國內政策放松預期持續升溫。銀行、券商等高股息板塊兼具安全性與政策驅動,進可攻退可守。3)一季報超預期(半導體、化工、軍工、醫藥、有色、光伏及煤炭):季報期業績超預期的板塊一般表現較好。當前提前披露一季報預告且預贏的個股中,半導體、化工、軍工、醫藥、有色、光伏及煤炭披露率較高,板塊整體超預期的概率較大。中長期,繼續聚焦科技創新的五大方向。1)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光伏、風電、特高壓等),2)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等),3)高端制造(智能數控機床、機器人、先進軌交裝備等),4)生物醫藥(創新藥、CXO、醫療器械和診斷設備等),5)軍工(導彈設備、軍工電子元器件、空間站、航天飛機等)。
華安證券認為,展望4月,一是預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基調維持、微調為主下,A股風險偏好有望維持。二是受市場情緒不佳、增量資金未現改善信號的影響下,市場主線切換預計仍將頻繁,建議繼續維持均衡配置并更精細化。
中長期視角,華安依舊看好成長風格第三階段行情(主線+擴散)、穩增長(新老基建、地產、銀行)以及消費復蘇(醫藥、漲價主線、出行鏈條)這三大主線,但短期維度,在市場熱點切換頻繁下,我們建議配置應更偏精細化,具體地:1)穩增長鏈條短期性價比較高,可繼續參與地產上下游、銀行以及新老基建等行情。2)消費主線中,短期可繼續參與醫藥、漲價主線(種植業/化肥)相關機會,在疫情拐點出現前出行鏈條(機場/酒店/餐飲等)以關注為主。3)對于成長風格,建議逢調整加倉電力設備、電子等行業成長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