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出臺。
據央視新聞報道,統一大市場是指在全國范圍內,建設一個市場的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市場的設施高標準聯通,要素和資源市場,以及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同時,市場的監管要公平統一,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進一步規范的大市場。
據了解,早在2015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就部署了“發展現代流通業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旺消費促發展”;去年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時也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迫切需要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
在行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提出的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從市場基礎制度規則、市場平臺設施、要素和資源市場等維度,高標準和高水平推進全國市場統一性建設。同時,還要在大市場的基礎上,建設強市場,實現國民經濟供給與需求在更高層次與水平上實現動態均衡,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這個概念的出臺與我們加強內循環為主、國內國外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密切相關。當前以內循環為主,如果沒有市場作為依托,循環將成問題。因此,大市場是為內循環搭建一個更廣闊、更實際、更高效的平臺。”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記者表示。
解決不正當干預、隱性壁壘門檻
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不過,我國市場體系中,制度規則不夠統一、要素資源流動不暢、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問題仍然存在。
“市場不統一,在全球化中很難參與國際分工。而且未來的國際循環,我們也并不僅僅是參與,我們還要做國際分工的國際大循環主場,既要有客場,又要有主場,現在就是要增加主場。”白明對本報記者表示。
近年來,中國在深化市場化改革方面出臺多份重要文件,既聚焦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出總體部署,也有構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重大安排。
“2022年,在改革開放政策方面,將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深化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打造大企業與中小微企業共生共榮的發展生態。持續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
在進一步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方面,《意見》指出,著力強化反壟斷,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清理廢除妨礙依法平等準入和退出的規定做法,持續清理招標采購領域違反統一市場建設的規定和做法。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形勢研究室主任郭麗巖在解讀時也表示,強大市場不僅僅是規模和范圍更大的市場,更重要是結構形態更優,市場發展質量更高,制度規則更完備。
從暢通國內循環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按照“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健全統一的社會信用制度等舉措,解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存在的不正當干預、隱性壁壘門檻等突出問題,全面打通制約國內大循環的堵點。
“圍繞暢通國內大循環,將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破供給約束堵點,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寧吉喆表示
同時,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能夠推動國內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促進內外市場規則標準融通,有利于以國內統一大市場為“內核”強力吸引海外中高端要素資源向內匯聚,從而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基礎支撐。
區域從競爭走向競合
按照安排,要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當前,市場分割反映在各地各自為政、比拼優惠政策上,結果形成了地方性的市場壁壘。
比如,在我國,存在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稅收洼地”,其中,曾經火爆一時的霍爾果斯,以“五免五減半”的優惠力度,吸引了上萬家影視公司扎堆聚集;而在上海、湖北、江蘇等地,“園區稅收洼地”也屢見不鮮,出于拉動經濟發展的需求,這些園區往往有力度不小的稅收優惠政策,比如“核定征收”,按照服務行業企業開票額的10%作為企業的利潤進行核定,再依照國家五級累進制計算個人經營所得稅。如果操作得當,能很大程度地降低稅費。
早在2015年,
要堅決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路障”,禁止濫用行政權力限制或排除公平競爭,禁止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收取不合理費用或強制設置不合理交易條件,降低社會流通總成本。放開商貿物流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吸引跨國公司在華設立采購、營銷等功能性區域中心。
在白明看來,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要扭轉過去由于政策的碎片化導致的市場的分割化,進一步提升資源配置的效率,大力降低市場競爭成本。
當前,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過程中,市場割裂顯然已經無法適應。另外,隨著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降低流通成本本身也有利于促進消費。
在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方面,此次《意見》指出,指導各地區綜合比較優勢、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產業基礎、防災避險能力等因素,找準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貪大求洋、低層次重復建設和過度同質競爭,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環,更不能以“內循環”的名義搞地區封鎖。
值得注意的是,加強區域間的合作,在區域大戰略下從競爭走向競合,這也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舉措。
在行業內人士看來,當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等,涉及范圍都不是一域一地,而是著眼于全球市場。加快構建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為市場充分競爭創造良好條件,正在成為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客觀要求和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