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測評報告已生成,支付9.9元即可查看。”
近日,話題#MBTI#登上熱搜。MBTI是一種自我報告式的人格測評工具,近年逐漸成為社交熱門話題。
有人登錄頁面時發現,已有近24萬人付費查看了MBTI測試報告。按這個數字,網頁就獲利超200萬元。
是劇透人生,還是公司新的生意經?
做完99道題
卻要收我9.9
“你是INFP,還是ESTJ?”聚會中朋友們聊得熱火朝天,小宋卻顯得格格不入,那是他第一次聽到MBTI。
MBTI,全稱為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指標,是一種自我報告式的人格測評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不同的人格類型表現。
事實上,MBTI在誕生之初還頗具學術性。外交學院專家孫祿表示,這款誕生于78年前的人格測試工具,靈感來自榮格的心理學模型。無論是它的學術出身,還是它相對客觀的人格描述,都是清晰、明確、刻板的。
在網上搜索后MBTI后,小宋隨機點進一個99題版測試。用時近5分鐘完成答題,系統卻提示“你的測評報告已生成,支付9.9元即可查看”。
小宋又換了幾個平臺網站,但想查看結果幾乎都要收費。“9.9已經算比較便宜的了,還有19.9或者29.98的。而除了基礎的報告結果,還有的測試后標注再付一筆費用則可查看完整解讀報告。”
從人格測試到網絡爆火,MBTI難掩背后的資本策劃。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分析道,在操作上,這類測試用手機即可進行,使用起來方便快捷,易于傳播,還可進行社交性分享。既能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還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而對于商家,MBTI成了引流產品,推波助瀾,營銷造勢,是網絡平臺新的流量密碼和套利工具。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也表示,MBTI走紅確實離不開營銷助推。例如一些平臺的心理測試鏈接,只要有人點擊參與,創作者就會有收益,開發小程序的會有收益,平臺也有收益。即便個人付費很少,但是基于龐大的用戶數,收益也是很可觀的。
在小宋最初測試的網頁顯示,已有將近24萬人付費查看了MBTI測試報告。按這個數字計算,網頁就獲利超200萬元。
測事業、愛情、財運
“一本萬利也不夸張”
除了MBTI測試,在這些APP、小程序上,還能看到很多“抑郁專業測試版”“社交恐懼測評”等付費測試內容,價格大多在9.9-19.9元,至于另一些看起來更專業的“360度綜合人格測評”等,價格更是高達99元。
財經博主羅攀直言,不止MBTI,還有所謂的性格測試、情緒測試、管理能力測試等等,在互聯網上非常多,并且主要集中在有流量的平臺上,用戶一不小心就會點擊進去。這些測試的問題設置往往非常簡單,又易于傳播,具有很強的營銷屬性。
測抑郁看起來就比測MBTI更好賺,小程序顯示該測試價格為19.9元,已有91.2萬人測試,該平臺憑借這一個測試,就可能賺到近2000萬元。
在財經評論員張雪峰看來,雖然這類測試有一定的科學或心理學依據,但由于這個市場容量太大,所以很難避免魚龍混雜,“更不排除這里面有些人冒充專業人士在割韭菜”。
“寫一個這樣的代碼并不難。”一位程序員表示,網上有很多類似的模板,只需要稍作改動后,就運行得起來。
一個代碼分享網站上,下載一份微信小程序MBTI性格測試demo源碼只需要一個積分,對應在該網站的充值為1元。除了MBTI,在這種網站上從姓名測試、周公解夢、每日運程到事業測試、愛情測試、財運測試應有盡有。
在這位專業的程序員看來,雖然平臺的運營維護和推廣都需要不少錢,但相較于一套代碼的初始投入,動輒上百萬甚至千萬的利潤讓人“入股不虧”。“不至于零成本,但是說一本萬利也不夸張。”
掙錢的還不只是平臺,個人也能在其中找到盈利方式。在豆瓣搜索關鍵詞MBTI,排在第一的小組為MBTI中心站,進入該小組組長的主頁,掛著一個微信支付二維碼,花5元就給人做性格判定,“若有更多問題,請續費”。
而在經濟獲利之外,羅攀還談道,很多測試需要用戶授權,信息獲取的邊界也有待商榷。
四個字母劇透的人生?
可信度一直被懷疑
商機催化以外,MBTI走紅也少不了網絡的推波助瀾。伍岱麒表示,一方面是年輕人的心理愿意嘗試新鮮事物,以及對自我的未知,希望通過心理測試給自己一些啟發。而另一方面,一旦形成一種共同的文化語言,如星座、塔羅等,就更容易在更多用戶當中擴大傳播。
但相較星座等“純玄學”理論,MBTI以“科學測試”和“職業建議”為基礎,并且有著標準的測量體系,故被賦予了較強的可信度。而現在被更多人點贊、轉發的MBTI解讀,絕大多數都已經被豐富地解讀為各種形式。比如谷愛凌的INTJ,就被描述為“富有想象力和戰略性的思想家”。
孫祿認為,當代人對社會認同感的需要更加強烈,MBTI就蘊含著一種“包容文化”,主張社會成員互相尊重而非檢視修正對方,測試結論,多為褒揚,這與當代人強烈的認同需求契合。
“而從傳播的角度看,根據巴納姆效應,人很容易相信一個抽象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并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MBTI的16類人格類型是籠統且抽象的,有很強的探討空間,這些留白讓愛好者們就測試結果交流、探討。”孫祿進一步分析道。
盡管MBTI備受歡迎,但在學術領域,該測試一直面臨爭議。有學者認為,該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不理想。孫祿表示,在國際上很少有研究MBTI的文獻資料,它的可信度一直被懷疑。“可以說MBTI在心理學學術領域幾乎沒有位置,但在當今商業領域卻是成功的心理學概念。”
事實上,無論MBTI還是星座,無論算命還是塔羅,被標簽化的社會認知往往是難以掙脫的一場玄學狂歡。
“認識你自己”,這句千年前的箴言被認為點燃了希臘文明的火花。但無論是ESTJ還是INFP,每種人格特性都不是能被定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