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電影市場頻頻傳來好消息。8月14日,當下熱度正盛的電影《獨行月球》正式實現累計票房突破24億元,這不僅讓該片穩居2022年電影票房總榜第三位,還進一步向著第二位的寶座邁進。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該片已打破中國影史暑期檔科幻片累計票房等多項紀錄,在觀眾間掀起觀影熱潮。
也正是在熱門影片的帶動下,2022年電影暑期檔也傳來好消息,并于8月13日正式超越去年暑期檔73.81億元的總票房。據燈塔專業版,截至8月14日10時,2022年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總票房已達75億元(含預售),總場次為2431.9萬,總人次則達到1.93億。
在電影放映端,據燈塔全國影院營業地圖顯示,現階段全國影院營業總數基本穩定在1萬家,營業率則能達到八成左右。且隨著《獵屠》《斷·橋》等新片登上大銀幕,全國各地的電影院也圍繞著相關影片展開一系列活動,積攢著人氣。影評人劉賀表示,通過熱門影片的上映以及全國影院營業率保持穩定,國內電影市場能夠在此基礎上獲得更高的熱度并向前繼續恢復與發展。
好消息接二連三傳來,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所應對的挑戰尚未完全離去。“三年疫情,電影市場很多項目出現了停滯,沒有市場也沒有收益,疫情之后用什么樣的作品召喚觀眾再走回影院,這是電影人面臨的重要課題。”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傅若清如是說。
面對這一情況,電影從業者并未放棄,并紛紛選擇不同方式進行探索與布局。“我們不會躺平。”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表示,華誼兄弟在持續產出作品的同時,也探索著延續電影產業鏈的生命,如在實景娛樂上落地5個電影小鎮,還嘗試影游聯動等。
與此同時,據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透露,光線傳媒正在不同階段運作的電影有70部左右,還有幾十部動畫電影,計劃每年有15-20部電影推向市場,在下一個十年里,希望能做到150部影片上映,單片平均票房做到5億元以上。
不只是在內容端,電影從業者們也在放映端等方面強化布局,其中中影集團便在產業鏈末端推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格式電影系統CNITY。傅若清表示,電影如果還停留在原先的影院觀影體驗或技術質量,很有可能會失去觀眾,要提升放映端口的質量,從而實現影院觀賞品質的高端化、差異化,讓環境、視覺、聲音等多方面吸引住觀眾。
博納影業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于冬認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要拿出過硬的作品。而要實現電影強國有兩個標志,其一是本國電影在本國市場的絕對主導地位,另一個則是海外出口能力、輻射能力和海外影響力,“中國要成為電影強國,要面向國際吸納全球人才來拍中國電影、中國故事,用多種聲音、多種渠道,向外界展現中國魅力、中國電影承載的價值觀和理念,提升話語權,向世界擴張影響力。同時,國產電影海外發行時不只是賣片,還要有知識產權的保護,避免海外盜版的損害,要不斷強化中國電影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護商業價值,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