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低位徘徊了四年多后,近期雙成藥業(002693)突然異動。繼4月26日首板漲停之后,在之后的交易日中雙成藥業股價漲停、跌停、地天板輪番上演,10個交易日累計收獲6板,股價漲幅一度高達92.27%。
然而,隨著肝炎概念炒作退潮,公司監事配偶短線操作、高管擬集體減持等事件影響下,近日公司股價回落。截止5月17日收盤,雙成藥業股價三個交易日下跌24.36%,振幅為31.06%。
對于近期的股價走勢,股吧里網友們討論非常熱烈。有網友留言稱:“標準的殺豬盤,一群還在給老趙抬轎”,“被莊家和機構拉薩天團玩廢了!”也有網友稱:“A字殺,三個跌停起步”,“高位孕線,后市堪憂!”還有網友詢問:“吃了兩個跌停板了,怎么辦?割肉嗎?”
肝炎熱點散去 千金騰素又來?
公開資料顯示,雙成藥業是一家以化學合成多肽藥品為特色的高科技企業,已有多個多肽品種(包括原料藥和制劑)在發達國家獲批并上市銷售,是中國多肽行業中具有國際水平的企業。公司的主導產品免疫調節類多肽產品“基泰”廣泛應用于各型肝炎、腫瘤、重癥感染等疾病的治療,并被中國藥典、中國國家處方集及相關權威臨床診療指南收錄。
世衛組織稱,4月以來英國首先出現這一不明原因肝炎病例。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十多個國家報告了不明原因兒童肝炎病例。歐洲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表示,截至4月26日,全球已報告了近200例病例,大多數病例集中在歐洲地區。
A股市場上肝炎概念股走強,雙成藥業股價走勢強勢,自4月26日至5月12日10個交易日內,雙成藥業實現9個收漲,并錄得6個漲停板,區間股價漲幅超92%,跑贏板塊和大盤。隨著肝炎概念炒作退潮,近日雙成藥業股價回落,在5月16日、17日兩個交易日跌停,近三個交易日累計跌幅24.36%。
在投資者平臺上,有人提問:新冠肺炎和肝炎肆虐,公司是否和相關醫藥企業,開展相關合作?雙成藥業回應稱:公司沒有與相關企業合作相關項目。也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有生產或使用千金騰素嗎?雙成藥業亦給予否定回答。
減持、短線交易“風波”不斷
13日盤后,雙成藥業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監事周云出具的《關于本人親屬短線交易公司股票的情況及致歉聲明》,其配偶符儒遠為雙成藥業2021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股票期權的激勵對象,其于2022年5月6日至2022年5月11日期間買賣雙成藥業的股票。根據相關規定,構成短線交易行為。
公告顯示,符儒遠通過其名下證券賬戶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為:2022年5月6日,通過行權方式,以均價3.82元買入12萬股,交易金額45.84萬元;2022年5月10日、5月11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分別賣出8萬股和1.5萬股,交易金額分別為53.6萬元和110550元。雙成藥業稱,上述交易所獲盈利22.30萬元,截至目前,符儒遠尚持有公司股份2.5萬股。
雙成藥業表示,公司獲悉此事后高度重視,立刻組織進行核查。周云及符儒遠積極配合、主動糾正,周云對此次短線交易深表歉意。根據《證券法》的規定,符儒遠已將本次短線交易收益全部上繳公司。
就在兩天之后,5月15日晚間雙成藥業再發公告,董事、總經理 JIANMING LI,副總經理袁劍琳,副總經理張巍,財務總監王旭光,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于曉風等擬減持公司股份,合計擬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0.28%。
值得注意的是,雙成藥業280萬股限售股份剛于5月13日解禁并上市流通,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0.68%。上述擬減持股東均在近期限售股解禁名單內。
在隨后的兩個交易日,雙成藥業接連跌停,5月17日,公司股價報6.21元每股,跌幅為10%,換手9.77%,成交金額2.52億元,最新市值為25.73億元。
5月16日龍虎榜數據顯示,機構凈買入147.36萬元,營業部席位合計凈賣出1983.30萬元。具體來看,上榜的營業部中,共有1家機構專用席位現身,即買一、賣二,合計凈買入147.36萬元。近半年該股累計上榜龍虎榜9次,上榜次日股價平均漲2.00%,上榜后5日平均漲13.66%。資金流向方面,該股主力資金凈流出3710.03萬元,其中,特大單凈流出1537.04萬元,大單資金凈流出2172.99萬元。近5日主力資金凈流入2311.57萬元。
連續6年扣非凈利為負
在投資者平臺中,有網友提問,紅星資本爆料雙成藥業連續6年扣非凈利潤虧損,公司是否會被深交所實行特別風險警示?成*ST股?董秘回答稱,根據新規公司未達到“*ST”情況。請您在公司法批媒體了解公司的信息,不信謠。
網友這樣的質疑并非毫無依據。縱觀近年來雙成藥業財務報表,其經營情況不容樂觀。
最近三年,雙成藥業營收分別為3.466億元、2.694億元和3.203億元,歸屬凈利潤分別為2466萬元、-5333萬元和-2033萬元,扣非凈利潤連續三年為負,分別錄得-4291萬、-5826萬元和-3938萬元。從近年來扣非凈利潤數據來看,雙成藥業近6年均處于虧損狀態。
紅星資本局報道指出,雙成藥業6年虧損背后,都指向了控股子公司寧波雙成。雖然寧波雙成2021年已拓展受托研發業務,營收1713.9萬元。但目前,尚無自產產品投產攤銷大額固定成本。1713.9萬元的營收對于雙成藥業來說仍是杯水車薪。此外,雙成藥業近年來走上了頻繁“受讓”產權、技術的道路。2019年至2022年三筆交易讓寧波守正賺取轉讓費5840萬元。紅星資本局報道稱,“雙成藥業從寧波守正購買技術,更多的是把研發前期費用轉嫁出去,讓上市公司的業績更‘好看’”。
然而,2022年一季度雙成藥業業績有所好轉。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323萬元,同比下降12.6%;實現歸母凈利潤73.01萬元,上年同期為-337.8萬元,同比扭虧為盈。未來雙成藥業將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