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配門"和此后被指敷衍的解決方案,保時捷給了中國車主一巴掌。在"保時捷雙標對待中國消費者"的聲音持續發酵后,保時捷給車主拋來"甜棗"。5月18日,保時捷中國再發《保時捷關于轉向柱電動調節功能問題的解決方案》。相比此前發布的解決方案,本次保時捷方面承諾將免費安"減配"的轉向柱電動調節功能,并對無法安裝的用戶給予賠償,但是對于具體賠償金額等問題卻未提及,有網友直言:"保時捷依舊遮遮掩掩。"
"逼出來"的回應
18天等待,中國保時捷車主終于等來保時捷對"減配門"事件的再次回應。
本次公告中,保時捷中國方面表示,針對此前承諾過恢復轉向柱電動調節功能的客戶,保時捷將履行承諾,免費提供相關功能的恢復服務,該服務將于今年三季度起分批啟動。不過,保時捷中國同時表示,鑒于目前全球半導體供應極度緊缺,整體恢復工作會持續一段時間。
此外,對于最終沒有恢復相關功能的客戶,保時捷中國方面也提供相應方案。該方案顯示,這部分客戶將由保時捷提供統一金額的補償。同時,對于所有受影響客戶,保時捷將提供整車一年延長保修服務。
21天以來,"傲慢""雙標"等成為保時捷的標簽。4月27日,全新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車Taycan Cross Turismo在國內直播上市時,直播間涌入大量車主,并將昵稱改為"保時捷涉嫌銷售欺詐""保時捷還我電動轉向柱"等接力霸屏。從承諾后期免費補裝到車主投訴稱"減配未被提前告知",再到不滿代金券補償方案,車主對保時捷的不滿持續升級,保時捷"減配門"成為熱點話題。
4月30日,車主終于等來保時捷中國的正面回應。然而,在其所發布的聲明中,保時捷方面將減配問題歸結為芯片短缺,并稱保時捷總部是被迫作出"減配"決定。雖然在聲明中作出道歉,卻并未給出解決方案,再次引發消費者不滿。
保時捷中國遲遲未能給出明確解決方案,引發消費者不滿的同時,也屢次登上熱搜。隨后,《人民網評》對保時捷"減配門"事件發表的評論中表示,"用一紙道歉聲明解決貨不對板的問題缺乏誠意,提供真實的商品服務信息是經營者的基本義務""糊弄了事,沒有恥感"。最終,直到5月18日,保時捷才拿出新解決方案。
據悉,受該事件影響的保時捷"減配"車型涉及Panamera、Cayenne、Macan、911及Taycan等。
相關細節仍未公布
相比4月30日的首版解決方案,此次保時捷發布的新版解決方案中明確,將免費安裝減配部分并對無法安裝用戶給予賠償,但該方案依舊未公布相關細節。
首先,保時捷方面在方案中提到的是,承諾過恢復轉向柱電動調節功能的客戶,保時捷將履行承諾,免費提供相關功能的恢復服務。對此,有網友表示:"沒有明確的加裝名單,能不能裝還存在不確定性,很多問題都是未知數。"
不僅未公布名單,外界關注的賠償金額,保時捷方面也未明確具體賠償數額和方式。據了解,此前保時捷車主投訴稱,保時捷只愿意提供2300元代金券作為賠償,因此解決方案中對于賠償金額并未具體注明,也讓不少車主再次產生擔心。
對此,一位保時捷中國官方客服人員對記者表示:"賠償金額為1.38萬元代金券,可用于支付車輛日常各類保養等。"一位保時捷車主稱:"賠償金額仍然是代金券,最終還要在保時捷4S店內消費,等于是內部消化。"
事實上,車主與消費者對保時捷的不信任,不僅因為一再拖延的回應和新解決方案。有報道稱,有車主在搜集起訴保時捷的材料時發現,保時捷在購車合同和履行環節還"留有一手"。保時捷方面通過協議答應后期免費更換電動調節轉向柱,但協議中并未規定雙方違約責任,這在某種程度上規避了用戶追究保時捷的違約責任。中國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認為,"減配門"已給保時捷帶來信任危機,對品牌將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也有車主擔心保時捷所謂的加裝電動調節功能將如何操作、是否會對車輛轉向系統進行大面積拆裝、是否會影響車輛后期保值率。
針對免費安裝電動轉向裝置功能是否會對車輛進行較大改動等問題,記者聯系保時捷方面,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