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9日凌晨,美股周三驚現罕見暴跌,道指重挫逾1160點,納指與標普500指數均大跌超4%。美國兩大零售巨頭沃爾瑪和塔吉特接連公布了不及預期的財報,同時警告成本大幅上升,引燃了投資者對通脹的擔憂情緒,市場再度掀起拋售潮。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周三收盤,美股全部上市公司合計總市值約55.92萬億美元,相較前一個交易日蒸發約2.16萬億美元(約14.56萬億元人民幣)。
美股周三、周二收盤時總市值比較
中國CFO百人論壇理事、高級經濟師鄧之東19日早間向記者表示,美國通脹高企,經濟下行,達到數十年來最炙熱的水平,經濟面臨著滯脹風險。美聯儲決心抑制通脹,又開始故技重施,吹風加息預期,希望能提前釋放風險,實現經濟軟著陸。顯然市場預期更為悲觀,尤其科技股反應敏感、激烈,大型科技股全線走低,帶動大盤指數暴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靠不斷地印鈔放水刺激了美股十年上漲,顯然股指是不健康的,風險和泡沫蘊含其中,難以長期持續,疫情、經濟、國際沖突多重壓力之下,必然引發系統性崩盤,回歸到合理區間。”鄧之東說。
道指標普創三年最大跌幅
美股周三低開低走,三大指數毫無反抗之力的大幅下挫。截至收盤,道指跌1164點或3.57%,報31490.07點;納指跌4.73%,報11418.15點;標普500指數跌4.04%,報3923.68點。
其中,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均創下2020年6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納指創下5月5日以來最大跌幅。
上周,標普500指數一度跌至熊市邊緣,即相較前期高點跌幅近20%,但此后該指數略有回升。截至最新收盤,標普500指數較年初創下的歷史高點跌幅為18.6%。通聯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道指累計跌幅為13.3%,標普累計跌幅為17.68%,納指累計跌幅為27%。
僅次于沃爾瑪的美國第二大百貨零售商塔吉特,周三公布的一季度財報遠遜預期,股價收盤暴跌約25%,創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由于物流等方面成本飆升,該公司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季度銷售額同比提升了3.3%,但凈利潤只有10.1億美元,不及去年同期21億美元的一半。
沃爾瑪周二公布的財報同樣顯示增收不增利,該公司股價周二大跌逾11%,創1987年以來最大跌幅,周三進一步下跌6.8%。
兩大零售百貨巨頭的財報點燃了有關通脹和經濟衰退的擔憂。同時,投資者預期美聯儲為了抑制通脹上行、穩定就業市場、支撐經濟增長,加息步伐可能變得更為迅速。
此前5月4日,美聯儲大幅加息50個基點,且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6月和7月可能會有兩次類似的行動。鮑威爾在本周二表示,任何人都不應該懷疑美聯儲遏制數十年來最嚴重通脹的決心。
美股總市值蒸發逾14萬億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周三收盤,美股全部上市公司合計總市值約55.92萬億美元,相較前一個交易日蒸發約2.16萬億美元,按中國外匯交易中心5月1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6.7421計算,相當于14.56萬億元人民幣。
在周三的交易中,科技股普遍大幅下滑。蘋果股價暴跌逾5.6%,微軟大跌逾4.5%,谷歌跌逾3%,亞馬遜跌逾7%,特斯拉大跌6.8%,Meta大跌5.1%。
數據顯示,截至最新收盤,上述六大科技股年內累計跌幅均已超過20%。其中跌幅最小的是蘋果公司,年內跌幅為20.7%;跌幅最大的是Meta,年內跌幅為42.8%;亞馬遜、特斯拉年內跌幅均超過30%。
值得一提的是,標準普爾道瓊斯指數公司周三在官網宣布了每年例行的指數調整,全球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意外被從標普500 ESG指數成分股中剔除。ESG即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該評價體系用以衡量一家公司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貢獻。
此舉招致特斯拉創始人兼CEO馬斯克的不滿與抨擊,他在社交媒體上毫不留情的表示,美國能源公司埃克森美孚進了前十名,特斯拉卻沒有上榜,ESG是個無恥的騙局,并聲稱特斯拉對環境比任何公司做的都要多。
中概股整體跌幅相對較小
追隨美股整體走勢,中概股周三亦大幅下挫,但相對美股大盤而言跌幅較小,衡量中概股整體表現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盤跌2.51%。
熱門中概股中,阿里巴巴股價跌逾5%,京東跌逾4%,拼多多、百度跌逾3%,蔚來跌4.8%,小鵬汽車跌3.8%,貝殼、愛奇藝漲逾2%,百濟神州跌5.4%,萬國數據跌超10%。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近日撰文表示,美國作為全球范圍內的超級大國,是全球流動性的主要供給者。從歷史數據來看,在加息周期內,海外市場短期波動加劇。但等到美聯儲連續加息、市場風險和壓力得到充分釋放后,全球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上漲行情。
對于國內市場而言,陳靂指出,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穩步提升,美聯儲加息也增加了中國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在此前的四輪加息周期中,A股市場在短期內受到美國流動性收緊出現波動。但從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并未跟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變化,而是走出獨立行情,其主要原因是中國資本市場受到國內經濟、政策變化的影響更大。
后市來看,陳靂認為,雖然今年中國經濟上行壓力有所增加,但中國經濟韌性較強,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仍然實現了強勁增長,經濟發展前景良好,預計仍能維持增長的勢頭。在“穩增長”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保證流動性合理充裕,海外流動性收緊的影響或逐漸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