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大戶溫氏股份2021年業績虧損134億,同比下降280.51%

      2022-04-27 15:50:19

      沒有哪家豬企能躲過這次“豬周期”,即便是“農牧業華為”。

      財報顯示,養豬大戶溫氏股份去年全年業績虧損134億,同比下降280.51%。其虧損原因是疫情疊加“豬周期”,導致2021年生豬產能過剩,價格嚴重下滑。但巨虧之下,溫氏股份仍拿出70億理財,被外界質疑作秀。

      此外,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還告訴記者,業績虧損也和溫氏股份本身養殖模式有關。在生豬價格下行期間,“公司+農戶”模式為企業發展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導致企業利潤銳減。

      溫氏股份虧損134億 主營業務單一

      疫情疊加“豬周期”,養豬大戶溫氏股份也扛不住出現巨虧。近日,溫氏股份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49.54億元,同比下降13.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4.04億元,同比下降280.51%;其歸母扣非凈利潤更是比同期下降329.82%。

      這是溫氏股份自2018年以來,首次在全年業績上出現虧損。對于虧損原因,溫氏股份解釋道,一方面生豬價格大幅下跌,同時因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等因素推高養豬成本,豬業出現深度虧損;另一方面,公司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攤銷股權激勵費用,同時,對存欄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計提了大額減值準備。

      事實上,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溫氏股份已經陷入了虧損泥沼。中期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溫氏股份凈利潤虧損近25億,隨后這個數據不斷擴大,直到第三季度虧損98億元,年底再度擴大至135億。

      從具體業務看,主營業務相對單一。財報顯示,溫氏股份主要產品為肉雞和肉豬,其他產品為肉鴨、雞蛋、原奶及其乳制品、生鮮肉食品及其加工品、農牧設備和獸藥等。其中,肉雞類產品和肉豬類產品是營收主力,分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6.69%和45.41%,與去年相比,同比增加24.84%和-36.36%。

      相比去年,溫氏股份總營收下降100億,而肉豬類產品營收就減少169億。可見肉豬類產品拖垮了溫氏股份整體業績。對于豬肉類產品業績下降的原因,溫氏股份稱是銷售價格和原材料成本嚴重倒掛。年報顯示,毛豬銷售均價為17.39元/公斤,同比下降48.18%,下跌幅度大。與此同時,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導致利潤大幅減少。

      從銷售區域看,西北、東北地區是營收重災區。分別下滑55.93%、53.81%,其次是華北地區,營收下滑27.09%。原因是三個重災區養殖城市公司較少,相比華東、華南等地動輒30多個城市公司,西北、東北、華北三地分公司均不到10個,西北地區甚至只有一個養殖城市公司:咸陽。在銷售價格持續下滑的局面下,市場規模小導致本地營收的急速下滑。

      對于虧損影響,溫氏股份解釋稱,去年絕大部分同行業上市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降超50%以上或出現較大虧損,其公司業績符合行業發展狀況。

      現金流凈額大降90.95%

      主營業務單一、營收和凈利潤不好看,現金流也同樣難看。財報顯示2021年溫氏股份現金流凈額同比下降90.95%,僅7.66億元。為了保證現金流安全,溫氏股份還暫緩新建種豬場產能,與2020年相比,其在建工程資產下降44.63%。

      毛利率方面,wind顯示,2021年溫氏股份銷售毛利率為-8.32%,出現上市以來首次下滑,去年同時期數據為19.61%。從同業看,溫氏股份毛利率也略低。根據去年第三季度財報,天邦股份銷售毛利率為-7.55%、溫氏股份為-8.34%、正邦科技為-2.58%、新希望為2.24%。

      目前來看,溫氏股份整體資金負債率在行業內尚屬于合理區間內。鑒于多數豬企最新數據停留在去年三季報。我們以2021年三季報為基準,截止到去年9月30日,新希望資產負債率為64.8%;天邦股份資產負債率為74.6%;正邦科技資產負債率為75.3% ;牧原股份資產負債率為57.75%;溫氏股份資產負債率為61.7%。即便在去年整體年報中,溫氏股份的資產負債率也為64%,處于合理區間。

      但與之前幾年相比,其資金負債率大幅攀升。歷年財報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溫氏股份資金負債率分別為:34.1%、28.8%、40.9%、64%。

      年報顯示,2021年溫氏股份資產總計為968億,負債總計620億。從財報看,溫氏股份貨幣資金相對充裕,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等總計76億,存貨方面有149億,還有39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其他流動資產,目前溫氏股份流動資產大約356億。非流動資產方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無形資產等合計約612億。

      負債中,短期流動負債為197億,其中短期借款為17.6億,占比較小。短期應付債券和應付賬款為67.8億,還有應付專業戶款、限制性股票回購款、保證金押金等其他應付款項67億,后兩項債務超過流動債務的三分之二。此外,還有部分合同負債、職工薪酬等。

      非流動負債達到423億,占總負債68%。包括約183億的長期借款和160億的應付債券,以及租賃、遞延所得稅等。

      長期借款中溫氏股份的信用借款占180億,其余是旗下公司的借款,約3.4億。

      2017年,溫氏股份先后發行7次債券,分別在2017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其中2020年發行四次。期限都在三年以上,暫無償還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證運營,溫氏股份曾在2021年 3 月 29 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 9297萬張,募得資金凈額92.22億,這也是迄今最大一筆債券融資。報告期內投入項目運營和補充流動資金共用去41.42億(包括以募集資金置換預先已投入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自籌資金),剩余51.49億。

      困損之下,溫氏股份也曾積極自救,比如人員壓縮。財報顯示,2021年末溫氏股份在職員工的數量為43965人,相比2020年減少8844人。其中,生產人員同比減少超15%,銷售人員同比減少超21%,技術人員同比減少超9%,財務人員同比減少超40%,行政人員同比減少超26%。

      不僅如此,為了節省開支,溫氏股份在2021年沒有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未分配利潤結轉至下一年度。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其在上市以來首次未進行年度分紅。

      公開資料顯示,溫氏股份創立于1983年,由七戶農民集資的8000元初始資金起步。前20年都在養雞,2003年之后開始布局養豬。2015年11月,溫氏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當時農牧業資本運作的標志性大事件。

      如今,溫氏股份已發展成一家以肉雞、肉豬養殖為主導業務,輔以養鴨、養牛、養鵝、養鴿等相關業務,以及食品加工、農牧設備等配套業務的現代農牧企業集團。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對記者表示,從產業鏈看,溫氏股份虧損的財報業績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大,酒店業和餐飲業面臨巨大的業績壓力,從而導致對于豬肉,雞肉等食品的需求減少,壓力傳導到豬肉供應商,使得溫氏股份承受了巨大的經營壓力。與此同時,當前所有養豬行業陷于“豬周期”循環,豬肉市場仍供大于需,導致豬肉價格低靡。

      身陷“豬周期” 溫式模式被質疑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全行業仍處于“豬周期”底部。國內市場上,從2006年至今已經經歷了四輪豬周期。第一輪周期為2006年7月-2010年5月,起因是2006年受豬高熱病、豬鏈球菌病疫情影響,導致生豬產量減少;第二輪周期為2010年6月-2015年3月,起因是2010年口蹄疫大面積爆發,夏季豬瘟和豬藍耳病多發。

      第三輪周期為2015年4月-2019年1月,起因主要是環保政策陸續出臺,養豬門檻提高;第四輪周期為于2019年2月至今,起因是受非洲豬瘟與環保政策影響,行業產能加速去化。

      方正證券研報稱,對比2006年以來的四輪豬周期,歷次豬周期的完整時間跨度較為穩定,均在46個月到58個月不等。本輪豬周期的上行階段時間跨度為23個月,為四輪周期最長上行階段,本輪周期至今持續時間近39個月,已經接近歷次豬周期時間跨度。

      溫氏股份在年報中也表示,豬業進入周期底部時間較短,市場行情持續低迷。生豬價格自2021年1月之后開始進入單邊下行階段,10月份生豬價格再創新低,至本報告期末又重新下探,目前仍處于周期底部。

      除了溫氏股份,其他養豬企業,如新希望、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也全面進入虧損狀態。其中,正邦科技預告虧損最高接近200億元,且已遭遇流動性危機。

      根據1月26日業績預告,去年全年,新希望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86 億元–96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73.94%-294.17%;扣非后歸屬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67 億元–77 億元,同比下滑204.72% - 220.31%。基本每股收益虧損為2.00元/股–2.22元/股。

      天邦股份方面,根據1月底發布的業績預告,天邦科技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35億元–4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7.86% -223.27%;扣非后歸屬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40億元–45億元,同比下滑 220.76% - 235.86%。

      正邦科技虧損最為嚴重。根據1月底發布的業績預告,正邦科技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182億元–197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6.84 %- 442.96 %;扣非后歸屬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為173億元–188億元,同比下滑 388.57 %- 413.59 %。

      目前,正邦科技已經拉響了現金流“警報”,不僅被動減持公司股份合計2049.41萬股,還面臨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根據4月初公告,正邦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質押股份合計13.21億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5.05%,占公司總股本的42.00%。正邦集團有息負債合計為64.32億元,其中未來半年內需償付的債務金額為18.52億元,未來一年內需償付的債務金額為39.6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幾家豬企都將矛頭對準本輪“豬周期”,指出業績出現深度虧損主要來自生豬養殖業務。隨著國內生豬產能恢復并出現過剩,生豬價格在2021年整體呈現快速下降趨勢。比如天邦股份2021年公司生豬銷售頭數同比增長39%,但商品肥豬銷售均價卻同比下降了64%。

      而正邦科技也面臨和溫氏股份一樣的問題:產業化單一。因為其產業化單一,利潤貢獻主要為生豬養殖業務,一旦生豬價格下行,其營收也會下降,相比多元化公司受豬周期影響更大。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豬瘟對豬企確實有比較嚴重的影響,但是溫氏的巨虧還與其“公司+農戶”模式的成本競爭力、抗周期能力較差有關,更與溫氏股份的家族化管理所帶來的較低的企業運營能力有關。

      目前行業內規模化養殖主要分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溫氏股份為代表的“公司+農戶”模式;一種是以牧原股份為代表的自繁自養模式。

      “公司+農戶”模式,主要由公司負責雞豬育種、營養和防疫等技術研發,生產出雞苗、豬苗、飼料、獸藥和疫苗,提供給合作農戶飼養肉雞和肉豬至出欄;自繁自養模式,是集飼料加工、種豬選育、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屠宰肉食于一體的全自主經營模式。前者成本低、但風險不可控;后者成本消耗大,但風險可控。

      豬企的業績主要看各家豬企的完全育肥成本和銷售量。成本越低,出欄量越大,業績便相對亮眼。在歷次“豬周期”下行期間時,企業的盈利空間就會大幅減少,當豬價跌至成本線以下,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就容易受挫。根據溫氏股份年報數據,從2019年到2021年,溫氏股份合作農戶分別為4.98萬戶、4.80萬戶和4.54萬戶,數據逐年遞減。

      農戶積極性不高,生豬出欄量和銷售量自然也不高。數據顯示,溫氏股份2021年生豬銷售量為1,321.74萬頭(含毛豬和鮮品),同比增加38.47%;而牧原股份2021年生豬銷售量為4,026.3萬頭,同比增加122.26%。兩種模式下,牧原股份銷售量幾乎接近溫氏股份的四倍。

      原材料方面,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大幅上漲,極大增加了溫氏股份的原材料成本,再加上終端生豬售價的降低,綜合作用下溫氏股份利潤大幅下滑。

      目前,溫氏股份正積極調整該養殖模式向“公司+家庭農場”模式、“公司+現代養殖小區+農戶”模式轉變,未來進一步向“公司+現代產業園區+職業農民”模式迭代。這意味著未來溫氏股份的養殖模式或向自繁自養方式轉換。

      柏文喜對記者表示,短期內“豬周期”上行通道尚未開啟。從基本面情況來看,生豬市場的供給壓力仍未得到有效緩解。同時,生豬價格的短期反彈令養殖端較前期出現不同程度的壓欄情況,或進一步增加未來市場供給壓力。

      “豬周期”尚在駐底,2021年已經巨虧的溫氏股份,如何挺過2022年?未來一年又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關閉
      精彩放送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艺术图| 色在线亚洲视频www| 亚洲午夜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最大黄色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亚洲高清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高清www777| 亚洲一本一道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亚洲另类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