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為“新”筑家,“小哥之家”讓“小哥”們在城市中更有歸屬感;暖“新”關愛,保障“小哥”的“高溫權益”;用“新”治理,引導“小哥”增強“家園意識”……大興區縱深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黨建工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開展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的關心關愛活動,凝聚各方資源力量,不斷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獲得感。
為“新”筑家,讓“小哥”更有歸屬感
在大興區黃村鎮和西紅門,快遞“小哥”月租千余元就能住上提供24小時熱水的家,而且還能享受到“酒店式服務”。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大興區持續發揮黨建引領優勢,整合各方資源力量,圍繞工作、居住兩條線,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服務站點體系建設。
圍繞居住地,在黃村鎮、西紅門鎮打造“小哥之家”,差異化推出Loft、套房、單人間等戶型匹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不同需求,實現月租800元起即可拎包入住。“小哥之家”屋內家具家電齊全,享受“酒店式服務”“24小時熱水的家”,目前已吸引周邊近400余名“小哥”和家屬入住。
圍繞工作地,在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聚集的商超社區和行進線路上,建設以22家黨群服務中心為主窗口、129家戶外勞動者驛站為主干線、789個各類暖心服務站點為主陣地的三級服務網絡,實現用餐、飲水、充電、避暑、如廁等需求,全部在路上解決,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身在路上、“家”在身旁。
暖“新”關愛,讓“小哥”更有獲得感
今年年初,大興區開展新一輪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問需工作,發放需求調查問卷500余份,梳理各類訴求近80余條,推動該區各單位形成“需求清單”,通過“部門領題、清單管理、組團服務”的方式,逐一推動解決。
針對生活成本高的問題,推動該區鎮街黨工委引導商戶組成“快遞外賣小哥服務聯盟”,制作愛心優惠卡,提供包括家政、醫療、理發、休閑、就餐等各類折扣或免費服務2000余次。針對工作環境、職業發展等問題,天宮院街道依托京南物流基地建設首家“卡車司機暖心驛站”,打造服務貨車司機群體的堅強陣地;大興區公安分局嚴格安全行車教育,推動涉外賣交通事故量年度同比下降78%。
大興區總工會面向“兩新”組織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開展“提升職工素質”系列活動。舊宮等鎮街探索打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志愿服務機制與網點站點內部評價表彰機制通道,實現雙向激勵、雙向提升。
近期高溫天氣持續,魏善莊鎮利用“小哥驛站”向快遞外賣員提供免費冰鎮飲品,該區區直相關單位在24個沒有樹蔭遮蔽的路口設置96把大型遮陽傘,各鎮街園區廣泛開展送清涼、送物資、送服務等活動,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高溫權益”,惠及4300余人次。
用“新”治理,讓“小哥”更有融入感
前不久,舊宮鎮舉辦首屆“小哥節”,現場發布關心關愛“十條”舉措,啟動“新蜂行動”計劃,邀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擔任“社區協同治理員”,實現以服務換積分,以積分換獎勵,142名“小哥”感受到了參與基層治理帶來的“真金白銀”收獲。
為了引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增強“家園意識”,大興區通過寓引領于服務中,推動構建“居民——小哥——黨員利益共同體”。高米店街道開展了樓門長“新燕計劃”,持續為“小哥”賦職賦能。為提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黨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健全訴求表達機制,啟動了“小哥事項黨員代理”機制,引導黨員圍著“小哥”轉,協調解決了綠色通行證、缺少配送柜等10余個“急難愁盼”問題,在推動問題解決中增強黨組織、黨員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本報記者 孫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