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走進位于南通開發區的羅萊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倉儲物流中心電商部的辦公間,電商部負責人王錦正和同事盯著墻壁上的大屏幕,那里正播放著羅萊訂單發貨的實時情況,身后橫幅上激勵戰斗的標語瞬間將“6·18”的氛圍感拉滿。
今年恰逢京東和淘寶雙雙迎來二十周年,“6·18”也是今年第一個消費大促節點。京東“6·18”于5月23日晚8點開啟預售,5月31日晚8點全面開啟。淘寶天貓“6·18”從5月26日晚8點開始預售,6月20日24點結束。
【資料圖】
家紡用品一直是我市電商銷售大戶,上千家紡企業、數萬電商從業人員在迎來忙碌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才能借助電商平臺,更加擦亮南通家紡的金字招牌。
頭部企業,先人一步“全線出擊”
輸入訂單信息—智能貨倉出貨—分揀員打包—傳送帶裝車,在羅萊生活的倉儲物流中心,40多位分揀員緊張忙碌、十多輛集裝箱貨車一字排開,同心協力應對著這場“網購大戰”。
“6月1日至4日是第一波發貨高潮,多虧我們有智能物流倉儲,才能從容應對暴增的訂單。”羅萊生活倉儲物流中心電商部負責人王錦笑著介紹。1日當天,羅萊生活發出了100車次、14萬單家紡貨品,截至4日,整個訂單超過32萬件。“與去年同比,增長29.14%。”
作為中國家紡的龍頭企業,羅萊生活一直站在家紡市場的頂部,多年市場綜合占有率國內第一。“網購時代到來,我們很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直播團隊,與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保持良好合作,同時還與直播領域的大V開展合作,這是公司‘6·18’取得開門紅的關鍵。”
“傳統電商和直播電商,各有特色,因此我們選擇全方位出戰。”王錦表示,早在2021年,在南通開發區支持下,羅萊生活就投入使用全新建設的智慧倉庫,在生產領域也引入更多信息化系統,目前正在建設的智慧產業園更是科技感滿滿,這些都是羅萊能夠實現“全方位出戰”的底氣所在。
腰部企業,依托平臺鏖戰正酣
“從1日凌晨到7日10點,‘找家紡’平臺訂單數超過100萬件,同比增長33%;商品交易總額達4300余萬元。”
7日,位于南通家紡產業園區的專業家紡網站——“找家紡”網負責人萬大銀曬出網站“6·18”第一波成績單。
成立于2016年的“找家紡”網,是一家致力于為輕紡業產業互聯搭建基礎設施的專業技術企業。
頭部企業有雄厚的實力,面廣量大的南通家紡中小企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腰部企業”顯得勢單力薄。在此背景下,第一方陣專業網站脫穎而出。
“直播平臺更傾向于一種快銷帶貨模式,他的用戶畫像以客戶端為主。以找家紡網為代表的專業傳統電商平臺,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為大企業和小企業撮合交易,同時,為直播平臺提供選貨、供貨、物流等后端服務。”萬大銀為廣大中小企業“激戰”電商狂歡節提供了備選方案。
截至目前,已有5000家企業入駐“找家紡”網。依托這一平臺,打通從產品到客戶的各個環節,降低了運營流通成本、提高行業運營效率,讓家紡買賣更加便捷。
“發展電商平臺是大勢所趨,南通家紡行業必須要穩抓電商直播的風口。”萬大銀表示,家紡人只有通過不斷創新,才能爭取市場。“電商直播是一個新商機,目前直播電商的家紡類目供不應求。”
推陳出新,接續打好“持久戰”
“拿雙層紗夏被來說,6·18前差不多每日賣100條,現在翻了一倍。”
7日早上9點,位于南通家紡產業園區的南通有笙紡織品有限公司直播間里熱鬧非凡,精心布置得如“宜家家居”般的場景中,抖音直播賬號“法布麗娜”正在開播。總經理張發貴說話間難掩興奮,“6·18正逢夏季,客單價不高,但銷售額卻能達到八十余萬”。
所謂雙層紗,就是先用優質精梳棉紗線制成棉紗,再將雙層棉紗紡織在一起,形成緊密相連的綿軟布料。這種工藝,一開始是專為寶寶服制作,又稱“寶寶棉”。在“法布麗娜”的直播間里,小到玩偶、帽子,大到四件套、被子、睡衣等百余種品類一應俱全。
2021年初,南通有笙專注雙層紗電商直播銷售,如今開設6個直播間,培育10名主播,單賬號月播約26場,場均觀看人數超15萬人次。其中3個成熟的直播間粉絲總數約70萬名,年均銷售額超1億元。直播帶貨年均銷售額占企業年均總銷售額的70%以上,在家紡城二十余家雙層紗商戶中遙遙領先。
“相比于普通家紡產品,雙層紗的客戶多是老客,凈值較高。”張發貴介紹,“法布麗娜”自6月1日起,在直播間多投放爆品、福袋等,白天時段增加播出頻次,直播將家紡知識與產品介紹有機融合,打造專家式博主,利用電商平臺提供的大數據,為消費者精準“畫像”。
垂直賽道深耕、精準推介下場,南通有笙在家紡直播領域,以創新精神打下自己的一方天地。同時互聯網直播催生的“供貨快反化”,加速家紡產品的新陳代謝周期,一款產品的“保鮮期”長則兩三個月,短的只有一周,倒逼頭部直播賬號通過創新,提升產品質量質態。
南通家紡聯合商會會長俞建輝表示,6·18“運動式”的銷售,在推動商家通過優惠策略驅動銷售的同時,也對產品品類、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南通家紡業要推陳出新,要優中選優,借助6·18天然流量曝光,實現常態化長效化運營,接續打好日常電商銷售的“持久戰”。
記者 陳可 司占偉
[編輯:張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