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被業內視為大眾醬酒元年。
首先是茅臺、習酒等頭部醬酒先后落子布局,實現品牌引領;其次是在全國社會經濟弱復蘇情況下,消費降級不可避免,為大眾醬酒提供了市場基礎;最后是白酒產業進入調整期,原本主攻中高端價格帶的醬酒面臨庫存消化、價格倒掛的困境,主動下探。
(資料圖片)
在這樣的背景下,包括茅臺鎮中小型醬酒企業在內的眾多酒企也在今年推出大眾醬酒系列產品,并借助春季糖酒會的舞臺向市場推廣。業內爭論一時的大眾醬酒,到底是“陷阱”還是“香餑餑”?
大眾醬酒重現“野蠻生長”?
今年以來,大眾醬酒新品發布動作不斷,除了茅臺臺源、圓習酒重磅關注外,郎酒恢復郎牌郎并推出299元產品,貴州貴酒也趁勢發布198元貴州貴酒老字號(紅)、268元貴州貴酒老字號(金)兩款產品。
醬酒二三線企業也緊隨其后,抓緊布局大眾醬香。
夜郎古酒推出夜郎醬8年、5年,分別聚焦250-300元、150-200元價位段,貴州夜郎古酒莊有限公司總裁王強甚至透露:“我們還會推出針對大眾消費人群的高性價比產品,定位于80-100元價位。”
貴州國威酒業也積極打造大眾醬香領導品牌,推出貴州迎賓酒樹藏6、樹藏10、樹藏15三款新品,強調產品性價比,主張讓消費者用比較實惠的價格喝上高品質的好醬酒。
酒仙集團也瞄準200-300元大眾醬香市場,推出定價239元的容大醬酒·土豪金,定位口糧醬酒。酒仙集團董事長郝鴻峰在發布會上表示:“公司做了大量的前置投入,從一流的產品研發團隊,到一流的包裝設計團隊,再到一流的品牌服務團隊,我們就是要打造極致的產品。”
貴州巖博酒業也在今年4月上新發布升級版的人民小酒·經典,定價129元,力爭做“大眾口糧酒”。對此,巖博酒業董事長余留芬表示:“把經典系列產品培養成為醬酒市場百元價位的領軍產品,作為下一步發展目標。”
升級版人民小酒·經典上市以后,在北京、山東、河南、福建、海南、貴州采取品鑒會推廣模式,共計舉辦500場。“目前經銷商積極性都非常高,(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50%。”貴州巖博酒業市場部相關負責人透露。
“雖然今年客戶端購買欲不是很高,但是我們今年5月份創下單月銷售額400多萬元的新高。”貴州黔醉酒業一市場人員表示,隨著今年大眾醬酒氛圍起來了,他們也在黔醉酒莊系列中增加新品,主抓中低端市場。
“現在也是嘗試著做,主要以團購渠道為主,目前市場還處在培育階段。”中鑒酒業品牌負責人陳美表示。今年4月,中鑒酒業推出3款慢釀系列產品,價格分別為129元、169元、239元,試圖通過符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光瓶包裝設計,讓消費者品味更真實的酒體。
綜合發現,在頭部醬酒品牌的引領下,多數貴州醬酒企業一擁而上,紛紛推出各自大眾醬酒核心產品,仿佛再現2018-2019年醬酒野蠻生長的光景,抓住100-300元價格帶這根“最后的稻草”。
大眾醬酒普及還有待時日
此前,業內關于大眾醬酒的爭論此起彼伏,有專家甚至提出“偽命題”的觀點,認為在業內行情回落的情況下并不看好醬酒企業布局大眾醬香,此舉并非最優選擇;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大眾醬香可以布局,關鍵還是要把控品質。
存在即合理。
對照發展相對成熟的濃香品類,其已輝煌繁榮20余年,步入相對穩定的平穩發展階段。在全國白酒671.2萬噸的年產量中,濃香產量約占400萬噸,占比達到59.59%;核心價格帶主要為300-1000元,占牢中端、次高端和高端市場。濃香品類在300元內價格帶同樣有優異的表現,特別是百元內光瓶酒成為國民口糧酒的“塔基”,也完成了全價格帶的覆蓋。
按照白酒產業的發展規律,醬酒品類同樣也會重復濃香曾經走過的路程,實現對100-300元大眾醬酒價格帶的占領,只是時間問題。
“濃香消費人群大約有5億的滲透率,清香大約在2.2-2.5億人,而醬酒普及人口不超過5000萬。”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執行會長鐵犁談到。他認為,從普及速度計算,短期內醬酒供不應求,特別是坤沙醬酒稀缺,然而大眾醬酒普及仍需要時間。
無論是群眾基礎廣泛的清香,還是全國覆蓋面最廣的濃香,任何一個香型要發展成為大眾香型,就需要提高市場占有率和大眾普及性,走“群眾路線”,醬香亦不例外。只不過與濃香、清香不同的是,醬香基于產能稀缺、核心產區稀缺、成品酒時間周期長等特性,并在茅臺超級品牌拉動下,逐步完成價格帶“從高到低”的傳遞。
根據尚善數據統計,1000元以上的醬酒在整個醬酒銷售中的占比達75%,而1000元以下的醬酒只占了25%。其中,在千元內的這25%市場銷售占比中,500-1000元的占比達到了90%,也就意味著醬酒充分具備高端屬性,但缺乏中低端補充。因此,大眾醬香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不做大眾,醬酒就沒有未來?
此前,中信證券研究部發文指出,雖然300元以下的大眾醬酒短期內優勢不大,但從長期來看,當醬酒行業產能釋放后,成品酒質量都會有明顯提高,300元以下的大眾醬酒開始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20年前,醬酒產能還在1萬噸門檻徘徊,市場銷售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時正值“濃香為王”的時代;10年前,醬酒銷售數量占行業1%,銷售額占行業15%。如今,醬酒以10.43%的產能占比,拿走白酒產業31.69%的銷售和39.51%的利潤,盡管目前處于行業調整期,仍保持向上增長的趨勢,依然看好長遠發展。
對此,鐵犁認為:“從長遠來看,我非常看好醬酒。如果企業現在不做中高端、次高端醬酒,就沒有眼下市場;如果不做大眾醬酒,醬酒就沒有未來。”
實際上,酒企和渠道逐步入局大眾醬香,恰恰說明醬酒產業正在進步,呈現理性回歸。2018-2019年,彼時醬酒品類處于粗放型增長階段,市場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普遍,有竄沙酒、碎沙酒被當作坤沙酒銷售并非個例。
如今,伴隨著大眾醬酒加速普及,主動打破消費市場的“信息屏障”,為居于空中的次高端、高端醬酒搭建地基,形成完整的品類價格體系,促使真正有品質、有品牌的醬酒產品回歸合理的價值區間。
在大眾醬酒普及過程中,酒企要實現降本增效,達到產品價格與價值的平衡,就需要加強對碎沙工藝的科普和正名。因為從用曲量、用糧量、存放時間、生產周期等成本因素考慮,碎沙酒更適合于大眾醬酒的普及,但消費市場對醬酒的認識目前主要停留在坤沙醬酒層面,讓“一分錢一分貨”的信息對等,才更有利于大眾醬酒市場的持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