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后發現,7天退房小高峰是市場規律,是由于供需在環境、設施、服務、通勤等細節方面的錯配導致,因而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反悔率和退租率,也會導致租客滿意度的降低和可見的損失。
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租客在選房、看房階段投入的時間相對不足,人為上造成一些細節信息的遺漏;更重要的則是很多租住和體驗的細節必然要等到入住后才能被發現和體驗。
巴樂兔所代表的的移動互聯網+租房時代,房源信息的決策參考維度增加,信息的準確性也大大提升,但仍不能單從從信息層面上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這樣的問題需要交由專門的運營方案來解決。
對此,巴樂兔已于上月面向平臺上的滬上租房機構和租客推廣“7天無理由退房”服務——即在參與該標準的房源內允許租客在7天內無理由退房,租客僅需承擔7天的住宿費和少量服務費。
在該服務推行一小段時間后,巴樂兔研究院訪談了200位最近使用過“7天無理由退租”的租客和部分機構房東代表,以幫助市場更好看清這項服務的價值和內在細節。
首先訪談200位最近使用7天無理由退房的租客,其中97%已經完成退租流程。調研后將退租理由分為幾大類:房源整體原因、價格原因、房源內部原因、房源外部配套、通勤、安全和租客自身原因。
按占比排序,前幾位分別是:房源內部原因39.1%、租客自身原因29.8%、通勤和房源整體原因分別都是8.6%,以上幾類合占總體退租原因的86.1%。
分別來看。房源內部原因中,設施、隔音、衛生和室友問題是導致退租的前4大因素。細節上,設施問題首先聚焦在衛生間內的設施未達到租客要求,其次是空調、床和廚房的問題;隔音體現在租客對合租各房源之間的隔音效果不滿意;衛生則暴露了公共區域衛生以及室友如何共同維護公共區域衛生的問題;室友方面,多人合租帶來的相處與空間沖突、女性對與男性合租的顧慮以及是否養寵等個人問題是租客的幾個主要關切點。
大類排在第二位的是租客自身原因導致的退租。具體是工作地點的變動,包括跨城市工作變化,和租客自身計劃發生改變,各占到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回訪顯示由于一線城市生活成本高企,年輕租客更傾心一些能提供住宿的工作單位。
通勤方面比較清晰,租客由于實際入住并發生早晚通勤后,發現距離工作單位較遠,且通勤不如想象中的方便,因此選擇退房換房。
因為房源整體方面原因選擇退房的租客,更多是實際入住后發現其租住的房源面積較小,因此希望換租更大的房源,同時承擔可能更高的租金。
以上,我們看到租客前兩大退租原因是不了解內部環境和自身工作、計劃變動。前者涉及到實際入住后才能判斷的細節問題,后者則很難被提前預料到。因此,“7天無理由退房”服務讓租客以較小的機會成本完成試住,減少了租金浪費,提升了滿意度,有效保障到租客的現實權益。
再來看看該服務對房源供應端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巴樂兔研究院的數據顯示,經歷7天無理由退租的房源接下來的平均空置率在7天以內,也就是說這些房源退租后在一周之內即可補上新的租客。根據巴樂兔運營負責人的描述,平臺會對提供該服務的房源進行流量傾斜,并且結合APP上的專題入口和優秀房東推薦等方式,一方面將空置期快速縮短,另一方面則會全面惠澤該機構房東的所有房源,使得整體效益提升。“這樣就能在服務租客的同時又確保房東的利益,這個服務才算是成功的。”這位負責人說。
正如這位負責人所說,如果“7天無理由退房”能同時惠及租客和房東,就能產生良好的市場效應,才算是一個成功可推行的服務標準,最終能讓包括交易雙方、監管和租房平臺在內的所有參與者都收獲價值。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