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學中 推動“三生教育”開展】1月12日17時,隨著下課鈴響起,獨山縣第三中學,學生徐梔嫣然拉著同伴迫不及待向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奔去,這里已經成為同學們進行課后“心理按摩”“精神解壓”的好去處。
走進其間,情緒宣泄室、影像療愈室、沙盤游戲室……500余平方米的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里,功能齊全,氣氛溫馨。各功能區域都能看到正在體驗項目的學生,宣泄室里握緊雙拳大聲吼叫宣泄情緒,沙盤游戲室里細心擺出心中的場景……大家肆意“玩耍”,舒緩考前的緊張心理和焦慮情緒。
這是獨山縣在廣州市東西部協作的定點幫扶下,建成投用的第三個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
三生有愛,廣黔同心。在對獨山的定點幫扶中,廣州市對標廣州水平,推進獨山開展“生命、生存、生活”主題心理教育(簡稱“三生教育”)。通過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設備,讓學生在場景式互動與沉浸式體驗中樹立積極健康的心理;同時,老師通過智能化教學輔助工具,將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補齊獨山教育短板,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近年來,獨山教育質量顯著提升,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短板也逐漸暴露。”看著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里孩子們一張張笑臉,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黔南組獨山小組組長、獨山縣委常委、副縣長劉昕十分欣慰,他告訴記者,在獨山開展定點幫扶中,了解到當地很多學生都是父母外出務工的留守未成年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將校園硬件改造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以點帶面推動“三生教育”開展。
截至2022年1月,廣州市已經投入近400萬元,為獨山縣沁元學校(特殊教育學校)、第五小學(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配套學校)、獨山縣第三中學高標準新建了700余平方米的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覆蓋服務學生近5000人。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在推動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硬件建設的同時,廣州高效率匯聚資源,通過引入專業機構提供咨詢服務、智力援助、開展公益活動等形式推動獨山各學校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形成常態。在給孩子們提供釋放壓力、舒緩情緒的空間的同時,也為獨山教師提升教學水平,推動教育質量提升注入了來自廣州的“活水”。
在獨山縣第五小學,老師們圍坐在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的團體輔導室,與廣州黃埔三生家庭教育研究院主任、心理咨詢師唐吳華一起交流探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技巧。這是該校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建成3個月以來,主管教師王順參加的第12期研討培訓。
“我們團隊由9名學校老師和1名三生教育駐校輔導老師組成,每周開展學習研討,分析研判心語信箱收到的同學來信。目前收到信件30多封,我們通過直接回信、面談指導等形式進行了輔導矯正。”王順說,空間的建設和來自廣州專家專業化、常態化的指導教學,快速推進該校心理健康教育有陣地、有方法、有成效,已初步形成系統化、常態化的校園心理健康輔導體系;同時,廣州專家的先進教學理念與技巧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
實地走訪后記者發現,獨山每一個“三生教育心理支持空間”的選點建設極其講究,各具特點。沁元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心理支持空間側重于對特殊學生行為障礙、自閉癥、注意力缺陷等多種問題的治療與訓練,獨山五小和獨山三中的心理支持空間則更傾向于引導孩子們在心理游戲、觀感體驗中舒緩情緒,釋放壓力。
“每一個點建設之前,我們都會與獨山教育系統一起進行細致、詳實的調研,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進行設備、課程配置,確保有限的資源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惠及更多孩子。”唐吳華介紹說,她們幫助引進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發的《我的影像成長日記》等生命生存生活教育電影課程,進一步豐富三生教育教學內容,并以獨山縣第三中學、獨山縣第五小學為核心,推動實施“生命教育種子教師培訓計劃”,已幫助培養22名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一專多能”的教師,為獨山形成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新常態”提供了師資保障。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手段,通過推動‘三生’教育,在寓教于樂中培育孩子健康心理,把好成長航向,并通過空間中的‘家長顧問室’等為載體,推動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劉昕說,他們將持續用好廣幫資金等各方資源,探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政府”四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格局,推動獨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與提升,讓更多孩子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