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產業促發展 鄉村振興開新局
近年來,劍河縣磻溪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調整種植產業結構,推廣使用新技術進行種植,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下一步,磻溪鎮將持續念好“山”字經,做活“綠”文章,打好生態牌,大力發展木耳種植、黃牛養殖、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努力把生態優勢轉為產業發展優勢,在黃土地上種出“黑”金子,助推群眾致富增收,走出一條結合當地特色的高質量產業振興路。
發展和規范并重,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
新經濟形態必然呼吁新治理、新監管,只有及時完善監管體系和治理規則,平臺經濟發展才能有科學有力的外部護航,實現趨利避害。
并且,考慮到中國平臺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很多方面并無現成的經驗可以復制,必須因地制宜自行摸索。一定程度上說,過去幾年的治理成效,為監管的進一步優化提供了參考。此次《意見》也可以說是相關治理成果的制度化總結。
當然,平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自然離不開相應的支持。《意見》提出,持續推進平臺經濟相關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便利化、規范化;進一步清理和規范各地于法無據、擅自擴權的平臺經濟準入等規章制度;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相關政策措施……這些都為優化平臺經濟發展環境繼續做加法。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還給平臺經濟提出了“新任務”。如引導平臺企業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平臺企業不斷提高研發投入強度,加快人工智能、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研發突破;支持平臺企業推動數字產品與服務“走出去”。
這些是對平臺經濟“壓擔子”,實際也是對平臺經濟繼續挖掘發展潛力的信任和期望。
概而言之,《意見》是對平臺經濟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挑戰的一種直面,既包括對平臺的糾偏,也為監管效能提出了新要求。總結起來就是“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真正讓平臺經濟行穩致遠,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