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5月,廣汽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5月銷量21萬輛,同比增長14.5%;1-5月累計銷量為92.7萬輛,同比增長1.2%。
(資料圖片)
在新能源領域,廣汽集團銷量亦是節節拔高:5月份其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5.0萬輛,同比增長1.2倍;其中自主新能源售出4.6萬輛,同比增長1.2倍;1-5月,其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8.4萬輛,同比增長1.1倍,其中自主新能源售出16.6萬輛,同比增長1.2倍。
繼2022年銷量上行之后,廣汽集團再次用數據向外界展現出了騰飛的勢頭。具體來看,其銷量占比也反映了廣汽集團正從過度依賴合資到自主銷量領先。長期的“單腿走路”,如今正慢慢演變成均衡之態。
2022年,廣汽集團的營收、凈利、產銷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市場份額也創下新高。
數據顯示,2022年廣汽集團共實現營業總收入5146.05億元,同比增長約19.74%;產銷分別為247.99萬輛和243.3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0%和13.5%;產銷規模升至行業第四,市場份額提升至約9.1%。
但其中,廣汽旗下合資品牌汽車銷量高達180萬輛,同比增長5.89%,占集團總銷量比例超7成。
細觀廣汽集團的過往,“合資為大”幾乎是每一年的常態。但新能源浪潮的崛起和MPV市場風口的顯現讓其抓住了新的契機,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已逐漸在自主高端MPV、SUV領域以及20萬元以下新能源市場立住了自己的行業地位。
對于埃安的迅速崛起,有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頭部已從“蔚小理”變成“BAT”,即比亞迪、埃安和特斯拉。
在這三大品牌中,比亞迪早期便以電池起家,特斯拉是專注于新能源賽道的全球巨鱷,唯有埃安是異軍突起的后來者。
但就是這匹意料之外的黑馬,力壓一眾傳統品牌和造車新勢力——5月份,廣汽埃安銷量為45003輛,同比增長114%,環比增長10%;1-5月累計銷量166323輛,同比增長119%。更值得一提的是,埃安已經擺脫了過去靠銷量擔當AION Y“單腿走路”的狀態,出現了新的銷量支柱。5月,埃安旗下車型AION S共售出25233輛,AION Y共售出 19178輛。
與此同時,埃安還不斷推出新的技術,比如今年發布的夸克電驅技術和通過槍擊不起火試驗的彈匣電池2.0,還有正在加速落地的充換電站、入股星河智聯研發智能座艙產品……經過不斷地“自修內功”,埃安已在行業中構筑了核心技術+全產業鏈的核心優勢。
廣汽傳祺銷量亦在不斷上漲,其5月終端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長近50%。與此同時,廣汽傳統還在加速轉型,為迎戰下一個時代加足馬力——
4月18日,廣汽傳祺在上海車展宣布進入‘電動化+智能化’雙核戰略2.0時代,加速向科技公司轉型,并對外亮相了新款MPV車型傳祺智電新能源E9;
5月21日,傳祺智電新能源E9在人民大會堂宣告上市,格調之高令人震驚;
6月3日,廣汽傳祺新能源體驗中心集體開業,構筑了業界唯一的“廠-店-客”金三角溝通閉環,為消費者打造了集展示、體驗、下訂、交付四大功能于一體的用戶之家。并采用全國統一“一口價”,讓消費更加透明。
除了自主品牌在不斷發力,廣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也在不斷回溫。5月,廣汽本田共售出54408輛,同比增長15.5%;廣汽豐田終端銷量為77534輛,同比增長10.7%。
在8款車型月銷過萬的車型中,除了AION S和AION Y,其它均來自合資品牌。具體包括:凱美瑞系列18925輛,鋒蘭達13686輛,威蘭達系列12487輛,雅閣系列11715輛,雷凌系列11565輛,皓影系列11466輛。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車型仍以燃油車為主。
公開數據顯示,1-4月,本田汽車(含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因大環境的不振、新能源市場的沖擊、自主品牌的崛起而銷量受損,分別為64193輛、74142輛、82041輛、94879輛,直到5月份銷量才終于回到10萬輛以上。
有行業分析師認為本田銷量不振的原因主要應歸咎于新能源轉型進度較慢。2022年,本田在中國推出了隸屬于e:N品牌的兩款純電車型——e:NP1/e:NS1,但上市表現都差強人意。不止本田,豐田推出的“驗證碼系列”也銷量平平,產品實力頗受質疑。
因以上種種原因,廣汽集團雖目前銷量上行,未來卻未必處處坦途——自主品牌能否真正扛起銷量大旗、合資品牌何時能夠轉型完畢,才是決定廣汽命運的真正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