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天津北方網訊: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事關高品質生活的成色底色,是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的頭等大事。在日前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十項行動·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上,市教委主任荊洪陽介紹了我市重點聚焦4個方面工作努力辦好群眾滿意的教育。
一是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確保各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80%以上,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實施薄弱農村學校提升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實施普通高中資源建設行動,新增2.6萬個普通高中學位,打造100所數字校園,加快建設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社團活動室,滿足選課走班、特色課程需求。推進30所“品牌高中”培育和35所“強校工程”建設,整體提升全市普通高中辦學水平。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濱海新區、中心城區東部和北部、遠郊五區輻射,辦好百姓身邊的每一所學校。
二是深化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改革。教育部明確把天津定位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領軍者、新高地,部市共同制定“關于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新模式的實施方案”。以此為契機深入實施“雙高計劃”,推進“創優賦能”建設項目,打造7所國家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0個國家級專業群,組建3所高水平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完善“工匠之師”培養體系,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三是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扎實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實施“六卓越一拔尖”2.0計劃,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鼓勵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動態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出一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校和示范項目,支持大學生參與天開高教科創園科技創新、項目孵化,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夢工廠”。
四是完善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建設繼續教育“課程超市”,供給更高質量、更多選擇、更加便捷的教育資源。建設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實現繼續教育、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間學分互認。建設“區校終身學習聯合體”,推動高校開放辦學,實現高校科普、民生類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完善老年教育辦學體系,各區至少建成1所高水平老年大學,各街鎮至少舉辦1所老年學校,滿足老年人對高質量“銀發生活”的美好期待,打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城市。(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