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國美電器有限公司的一紙公告讓浦發銀行(600000)無錫分行等債權人心涼不已。國美公司公告稱,因資金鏈斷裂無法繼續經營,即日起全面進行結清退返,但資金有限,只能部分用戶退返。據了解,近日,江蘇國美永樂家電(以下簡稱江蘇國美)與浦發銀行無錫分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迎來終審判決,江蘇國美上訴失敗,需要歸還近千萬元的借款本金,另外還需承擔不菲的逾期利息以及律師費用。盡管浦發銀行贏了官司,但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江蘇國美深陷各種訴訟,相關款項難以執行到位。從今年上半年情況看,浦發銀行深陷不良貸款漩渦,整體經營仍在筑底。
合作公司債臺高筑
浦發銀行苦不堪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浦發銀行無錫分行與江蘇國美的金融糾紛,來自一張2000萬元的承兌匯票業務。浦發銀行于2022年2月10日開出承兌匯票共計2000萬元,匯票到期后,江蘇國美公司未按約補足票款。浦發銀行于2022年8月10日墊款9934738.32元,墊款后江蘇國美公司僅歸還墊款100萬元,剩余墊款至今未歸還。按《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協議書》的約定,浦發銀行有權對江蘇國美公司到期應付未付墊款資金自墊款之日起按日利率萬分之五計收罰息,江蘇國美公司應支付浦發銀行為本案訴訟支出的律師費10萬元。
由于證據確鑿,《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協議書》也對雙方有明確約定,所以這起金融糾紛案件并不難解。最讓浦發銀行痛心的是,國美公司曾經是自己業務的合作伙伴,雙方在商業促銷、消費信貸等方面近幾年合作不斷。誰承想,由于國美公司近幾年經營狀況急劇惡化,1年300起開庭案件,被多家銀行起訴,浦發銀行作為維權人,也像眾多付了款拿不到商品的消費者一樣,將國美公司告上法庭。據相關人士介紹,由于江蘇國美的母公司國美電器資金鏈斷裂,像浦發銀行無錫分行這樣贏了官司卻難以賠付的情況將會出現,這筆逾千萬元的貸款實際上已經成了壞賬。
從浦發銀行之前公布的一季報情況看,相關業績數據不盡如人意。記者注意到,多年以來,浦發銀行不良貸款規模以及不良貸款率均長期處于高位,近年其資產質量持續改善,但不良貸款規模仍在股份行中遙遙領先,同時業績表現也面臨較大的壓力。浦發銀行發布一季報稱,2023年一季度,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80.79億元,同比減少19.23億元,下降3.85%。實現利潤總額195.07億元,同比下降14.22%;稅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8.31億元,同比減少35.57億元,下降18.35%。成本收入比率為24.23%。資產質量方面,一季度末,按五級分類口徑統計,集團后三類不良貸款余額755.5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35億元;不良貸款率1.52%,較上年末持平。
此外,從今年一季度營收、利潤表現看,浦發銀行結構調整成果切實轉化為財務收益尚需時日,目前業績仍在筑底階段。今年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為-18.3%,增速環比進一步下滑14.9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為-3.8%,增速環比下降2.6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增速居上市銀行最末位。
零售消費成投訴重點
浦發銀行難題待解
除了不良貸款影響經營業績之外,因個人信用卡消費逾期違約帶來的投訴高發,也成了浦發銀行繞不過去的坎。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 2023 年第一季度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 ( 以下簡稱《通報》 ) ,通報了監管部門接收并轉送的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浦發銀行2023年第一季度個人貸款業務投訴量居股份行首位。在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投訴中,個人貸款業務投訴 7068 件,浦發銀行 1163 件,占浦發銀行投訴總量的 32.2%。
從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情況看,最近30天的銀行投訴中,浦發銀行以511條位居第一。在客戶投訴中,浦發銀行信用卡逾期還款引發的糾紛占比四成以上,投訴的焦點在于浦發銀行還款手續費太高,以及罰息太多,還涉嫌與催收公司一起違規催收。一名蘇州的客戶反映,在本人未失聯且有還款意愿的前提下私自往戶籍地發律師函,律師函未有浦發銀行公章。催收公司非法獲取其父親聯系方式,告知是蘇州法院傳票,致使客戶父親暈厥,搶救六個小時。
還有一名浦發銀行信用卡客戶投訴稱,因為前兩個月信用卡突然給降額,導致一下資金流通不暢,無法一次性結清信用卡,自己多次想跟銀行協商分期還款,銀行要收取高額的分期手續費,算了一下,本金73000多元,現在已經加利息罰息到了將近77000元,罰息過重,并且分期還款的利息太高,個人無法承擔。
作為信用卡投訴之王的浦發銀行,自然也是監管處罰的常客。近幾年,浦發銀行已經多次因信用卡業務遭到監管的處罰,接連不斷的罰單也能說明浦發銀行信用卡大量投訴并非沒有原因。2022年6月份,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被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處罰,其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為催收業務管理不嚴,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罰款人民幣40萬元。2022年11月份,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授信審批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銀保監會上海監管局處以責令整改,并處罰款人民幣50萬元。
對于浦發銀行而言,信用卡業務已是主要的收入來源,2022年浦發銀行信用卡交易額更是達到了2.42萬億元,同比增長9.11%,當年信用卡業務總收入437.33億元,同比增長14.85%,占其全部營業收入的23.18%。以平均每卡金額計,2022年末浦發銀行平均每張信用卡的貸款余額為8449元;2022年信用卡平均每卡交易額達到4.71萬元。浦發銀行信用卡貸款不良率也呈上升態勢,2016年末其信用卡不良率為近10年最低,僅為1.21%,2020年達到最高的2.52%。相關人士指出,浦發銀行加固業績發展本沒有錯,但過量發行個人信用卡,帶來的金融風險不容小覷,要想保證信用卡業務的穩定運營,必須及時解決違規問題。
控卡風險與業務發展
雙刃劍處理需謹慎
記者了解到,由于風險控制需要。今年以來,有大量浦發銀行信用卡持卡人收到了該行的群發短信。在短信內容中,浦發銀行提醒:“為避免對授信額度造成影響,請注意信用卡近期交易模式的規范與安全,并保留信用卡正規消費憑證,信用卡僅適用于個人日常消費。”
對于浦發銀行來說,如何權衡大規模發送風控短信等信用卡資金管理行為與日益下滑的信用卡發卡量之間的矛盾,解決不斷上漲的用戶投訴量是關鍵。2022年中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該行的信用卡流通卡量為5012.34萬張,較2021年末增長3.49%。很顯然,存量時代,浦發銀行也不好過。隨著信用卡發卡量的下滑,該行的信用卡交易額增速也在持續放緩。
據了解,多年以來,銀行一直采取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卡量規模、刺激新增用戶的方式來拉動交易額,而這種模式在三年疫情中遭遇發展瓶頸。相關專家表示,信用卡新規正是要銀行業摒棄過去的經營意識,樹立與市場發展相適應的信用卡經營理念與模式,重塑信用卡業務在消費金融領域的重要地位。總而言之,目前銀行業信用卡市場正在經歷由“跑馬圈地”到“精耕細作”的轉變,當靠規模增量發展走到盡頭、業務進入“存量時代”之后,銀行業只有重視用戶經營、挖掘存量市場、不斷自我革命,方能在這場變局中抓住機遇、突出重圍。南京財經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專家表示,防范金融風險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強化公眾和金融消費者的安全意識教育,需要政府、企業、機構聯動,構建常態化防護機制,共同維護社會和金融市場和諧穩定,營造良好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