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科技部正式批復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此次全國共有9家單位正式獲批建設,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為西北首家。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是為貫徹落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智能化轉型而設立的人工智能國家級平臺,是形成人工智能理論創新、產業帶動、人才匯聚和生態構建的重要載體,積極參與我國人工智能算力網絡建設,更好服務我國人工智能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
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西部首家具有公共服務屬性的人工智能算力平臺,一期主要建設AI算力300P、HPC算力8P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西北首個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并納入了秦創原人工智能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計算中心目前填充率高達98.6%,已為153家科研機構和企業、高校提供公共算力服務,對接科研項目17個,孵化創新解決方案200余個,開展生態產業聚集活動132場,累計培養人工智能產業人才1000+人次。計算中心還聯合西安頭部高校,孵化千億參數人工智能基礎大模型3個,包括全球首個雷達遙感大模型“秦嶺·西電遙感腦大模型”,全球首個計算流體力學大模型“秦嶺·翱翔大模型”和填補行業空白的“秦嶺·翔語語音預訓練模型”,預計可打開千億級產業發展空間。
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Atlas 900 AI訓練集群
本次“公共算力平臺”的獲批建設,將為陜西搶抓人工智能發展寶貴窗口期,在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布局中保持領先提供有力支持。陜西將依托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高站位謀劃算力升級,切實筑牢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要素聚集所必需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通過有效整合人工智能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構筑完整的技術和產業生態,形成一批創新產品和示范應用,助力打造陜西全域“秦創原”和西安“雙中心”建設,深入推進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使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