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臺非住宅房屋征收新規
6月19日,北京住建委、北京規自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土地上非住宅房屋征收評估與補償工作的通知(試行)》,自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
該通知順應了北京市減量發展、城市更新建設加快,一些老舊廠房、低效產業園逐漸退出的當下形勢,破解了非住宅房屋征收過程中的評估補償政策依據不足、評估可比實例選擇少、評估對象特殊情況多、劃撥用地非住宅評估難等問題。
(資料圖片)
主要內容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明確非住宅房屋用途與基準地價土地用途分類對應。堅持房地一體,非住宅房屋用途統一與市基準地價土地用途分類相對應,確保房地用途一級、二級分類相統一。
二是明確已經登記的非住宅房屋用途調整、未經登記的非住宅房屋認定處理后的價值評估補償。重點規范原用途為工業類用途調整的,考慮法理和補償政策等綜合因素,明確具體評估補償辦法,做到權責相當、公平補償。
三是明確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非住宅房屋的價值評估技術路線。考慮以劃撥和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成本不同,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評估的總體思路與原則,依據劃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價評估相關意見,綜合確定其評估技術路線,解決劃撥用地非住宅評估難題。
四是明確采用比較法評估非住宅房屋價值或非住宅房屋土地重置成本時的可比實例選取要求和修正或調整幅度。倡導選用土地一級市場招拍掛成交實例作為可比實例和運用基準地價進行評估,提高可比實例選取的容易度和準確度。
五是明確非住宅依據價值對等原則可進行不同用途產權調換。強調非住宅房屋的實物補償安置,不是用途與規模的實物對應,而是價值的對等,在符合相關區域規劃的前提下,可以選擇不同用途的房屋進行產權調換,尤其是經協商可以用存量安置房進行產權調換,是對非住宅房屋征收中“被征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政策的具體落地,賦予被征收人更多的選擇。
該通知結合北京市實際情況,既有對現行政策體系的繼承完善,又有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突破創新,將有利于公平合理補償,有效解決現行非住宅房屋評估與補償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規范和推動北京市國有土地上非住宅房屋征收工作,促進本市城市更新,實現減量、高質量發展。(來源:中房報)
重慶: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盤活國有存量資產、城市老舊資源
6月19日,重慶市委、重慶市政府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積極引導盤活存量資產。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盤活國有存量資產、城市老舊資源。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民營企業通過產權交易、并購重組、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等方式加強存量資產優化整合,將盤活的存量資產轉化為發展增量。支持民間投資項目參與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來源:中房報)
5月份70城新房漲幅回落二手房下行壓力加大
6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整體回落、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二線城市同比降勢總體趨緩。
從環比看,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個數減少,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分別有46個和15個,比上月分別減少16個和21個。
從新建商品住宅看,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和廣州環比分別上漲0.2%、0.3%和0.1%,深圳環比下降0.2%;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從二手住宅看,5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0.2%轉為下降0.4%,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環比分別下降0.6%、0.8%、0.2%和0.1%;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3%。
從同比來看,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7%和0.4%。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5%;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2.1%。(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