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間,光大證券發布的2021年度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67.07億元,同比增加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34.84億元,同比增加49.28%;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72元,同比增加44%。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2.28元(含稅)。
財富管理業務集群貢獻超六成收入
光大證券將主要業務板塊分為財富管理業務集群、企業融資業務集群、機構客戶業務集群、投資交易業務集群、資產管理業務集群及股權投資業務集群。
2021年,財富管理業務集群實現收入102億元,占比61%,為公司最主要收入來源。
光大證券指出,2021年,公司零售業務加速財富管理轉型,建設“金融產品體系、資產配置體系、證券投顧體系”,打造轉型核心競爭力。
公司產品代銷金額、產品保有量、產品客戶覆蓋率均同比實現有效增長。2021年,公司公募基金(非貨幣基金)銷售規模同比增長22%,權益私募產品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27%;金融產品銷售金額474億元,同比增長21%。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1年末,公司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203億元,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為217億元;累計發行公募券商結算產品13只,發行規模154億元。
截至2021年末,公司代理買賣證券凈收入市場份額(不含席位租賃)市場排名第16位,與2020年末排名持平。全年新開客戶數73萬戶,同比增長35%。客戶總數達481萬戶,較2020年末增長17%。客戶總資產增長至1.43萬億元。
截至2021年末,公司融資融券余額為450.38億元,較2020年末增長3.20%。其中,融資余額為439.62億元。2021年末,公司融資融券業務整體維持擔保比例為276.25%。
企業融資業務集群主要包括股權融資業務、債務融資業務、海外投行業務和融資租賃業務。2021年,該業務集群實現業務收入20億元,占比12%。
股權融資方面,2021年,公司累計完成股權承銷業務規模177.77億元,同比增長2.96%,其中IPO融資規模116.45億元,同比增長7.17%。股權主承銷家數23家(不含可交換公司債券);公司IPO項目在會審核18家。
債券承銷方面,2021年公司債券承銷項目數量1132單,同比略有下降;承銷金額3631.33億元,市場份額3.21%,行業排名第9位。2021年公司債券主承銷收入排名行業第4位,較2020年上升1位。
兩家子公司出現虧損
光大證券同時披露了主要子公司的數據:
其中,光大保德信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54億元,同比增長4.97%;實現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2.52%。
大成基金截至2021年12月31日總資產48.20億元,凈資產28.69億元,2021年凈利潤3.89億元。
光大資本、光大富尊則出現了虧損。光大資本截至2021年12月31日總資產28.70億元,凈資產-29.76億元,2021年虧損5.34億元。光大富尊總資產20.33億元,凈資產19.07億元,2021年虧損0.66億元。
光大資本與暴風集團牽頭的MPS項目2019年2月曾爆出風險。2016年5月,光大資本與暴風集團牽頭成立浸鑫基金,由該基金完成對英國體育版權公司MPS 65%股權的收購,交易價格約52億元。MPS曾是國際上紅極一時的體育版權公司,業務曾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90多個全球賽事產權。但最后因經營不善,MPS破產,浸鑫基金未能按原計劃實現退出,由于在浸鑫基金優先級有限合伙人出示的光大資本蓋章的《差額補足函》中約定“在優先級合伙人不能實現退出時,由光大資本承擔相應的差額補足義務”,光大資本暴露出巨額風險敞口,公司及其子公司相關銀行賬戶和多項資產被司法凍結。此外,公司也因此連續多年計提巨額,預計負債。
因MPS相關訴訟事項,光大證券連續多年計提巨額預計負債。2021年年報顯示,根據相關訴訟、仲裁的最新進展及目前所獲得的信息,并考慮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累計確認預計負債人民幣52.84億元,而2020年12月31日為人民幣45.52億元,這意味著2021年再次增加計提了7.32億元。不過,從最初的交易金額來看,MPS減值應該已計提完畢,財務風險釋放完畢。
3月初被要求退還承銷費約1800萬元
此外,光大證券在年報中還披露了兩項2022年新增訴訟(仲裁):
2022年1月14日,光大幸福租賃因破產債權確認糾紛,對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提起訴訟,涉案金額約為2.00億元。該案已由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受理。這是光大幸福租賃擔任原告。2021年光大幸福租賃經營穩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光大幸福租賃總資產28.87億元,凈資產12.47億元,2021 凈利潤0.37億元。
但近期還有一份光大證券涉及的仲裁挺有意思:年報顯示,2022年3月3日,吉林市城市建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就承銷協議糾紛,以公司等為被申請人,向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公司退還承銷費1819.08萬元并支付相應利息等。該案已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受理。
此案剛剛被受理20天,目前尚不清楚細節。但發行人要求投行退還承銷費似并不多見。后續進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