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國”這個詞最近很流行,指的是韓國有計劃、有目的對華進行文化偷盜的行為。實際上,回看韓國這些年的舉動,這個詞用一輩子都不會流行,甚至能將他們牢牢地釘在恥辱柱上。
關于愛偷這件事,韓國人可是經驗豐富的老手了,而且無所不用其極。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中國人餐桌上的開胃小菜——泡菜,竟然都能被說成是“韓國發明”。
在韓國民間,泡菜是他們重要的主流美食,所以大家也格外珍惜,逢人就以“韓國美味”向世界推介。殊不知,作為一種在低濃度食鹽液中泡制的蔬菜發酵加工品,泡菜技藝在中國已經傳承了千年之久,那時候可沒有什么高麗王國(狗頭保命)。
可是,韓國人偏偏就有不尊重歷史事實的習慣。前些年,李子柒在外網發布了一部制作泡菜的視頻,正兒八經地對外輸出中國美食文化。結果呢,韓國人又搬出了“泡菜是韓國發明的”這套理論,說一句沒人聽,就開啟“網暴模式”,硬生生地在評論區刷了 20 多萬評論,果然是把“愛偷”刻進了 DNA。
歷史是什么?白紙黑字,一代又一代流傳至今,不容篡改。所以,漢服和端午被說成是起源于韓國,拿漢字去申遺,甚至連春節都要搶,這就深刻揭示出了“偷”的精髓——最快不管你怎么爭辯,我就是要硬偷硬搶。裝睡的人叫不醒,但不能瞇著眼睛干缺德事,惡心別人吧!
當一個國家,獲得了“偷國”這樣的“冠名權”,是該好好反省一下了。但是,偷國人慣犯當久了,完全失去了自我反省能力,公然在國內挑動反華情緒。這樣的例子,真是比比皆是。如果這也算一種罪惡,那一定是罄竹難書。
前一陣子,一名 20 多歲的中國留學生在韓國被毆打,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據知情人爆料,這個事件的源頭是因為北京冬奧會引發的,被毆打者完全是莫名其妙地遇襲。
事發地釜山警方認為,這起事件跟北京冬奧會無關。回顧一下韓國隊在賽場上的表現,隨意拉扯對手,以判罰為由大吵大鬧,這都很能說明問題。一個在賽場上粗暴野蠻、有失風度的國家,你還指望他們以禮相待嗎?那必然是癡人說夢。
這僅僅只能算一個小插曲,但韓國人到底有多反華,不妨看看民調數據。在一項針對美國、日本、中國、朝鮮四個國家進行的調查中,韓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得分僅為2.6分(滿分10分),低于日本(3.4分),僅略高于朝鮮(2.42分)。而韓國人對美國的好感度在四個國家中最高,得分為7.24分。數據直觀地反映了韓國人的普遍心理,抱住漂亮的大腿,逢華必反,才能在主人高興的時候被賞賜一塊美味的骨頭。
韓國反華的情緒,就像病毒一樣蔓延到了各行各業,連游戲這樣的娛樂產品都被牽連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韓服封禁中國玩家。最近大火的《失落的方舟》,就直接禁止中國玩家進入。
說起來,這套騷操作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2 年前,一名《神淚》的韓國玩家發文要求官方,封掉中國玩家的 IP。官方竟然二話不說,就這樣做了。而在 2002 年,MMO 網游《天堂》韓服封殺了中國 IP,讓不少玩韓服的大陸玩家游戲資產受損。
都說世界是個圓,可韓國游戲就是要人為“卡點”,讓圓不能“圓”,阻斷民間的正常交流。所以說,格局和度量還是太小了,誰都知道中國市場那么大,這不就等于自斷財路嗎?你錯了,偷國人的腦回路可是清奇得很,表面上搞切割,背地里悄咪咪賺錢,才是王道。
大概很多人都忘了,火遍國內的《和平精英》其實是改編自韓國廠商藍洞旗下的游戲《絕地求生》。當年這款游戲風靡全球,對外一直宣稱的是歐美大佬的創意改編,試圖模糊焦點,但即便如此,還是不能改變它本身就是韓國游戲的事實。
看看它的吸金能力,就知道韓國人憑著這款游戲賺了多少錢。說一個簡單的數字,2020 年 7 月,Sensor Tower 的數據顯示,《PUBG Mobile》的全球總收入 32 億美元中,中國版本《和平精英》就貢獻了 16 億美元。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款韓國 IP 游戲在國內賺瘋了。到目前為止,母 IP《絕地求生》還是因為暴力沒能在國內過審,這改頭換面、曲線救國的狠招,可真是一般的游戲學不來的,不得不佩服韓國人的實操能力——哦不,是吃飯砸鍋的能力。
一面大搖大擺地反華,一面羨慕中國玩家的強大消費能力,偷偷地進入中國市場斂財,但凡韓國能把這種“雞賊哲學”的勁頭用來好好自我反省,都不至于招人反感,沒準還會被冠以“醒國”的美名。
可惜的是,“偷國”之所以偷,那是民族劣根性和文化不自信共同決定的,只好偷雞摸狗,陽奉陰違,不干人事。反正,我們的文化自信心越來越強大,游戲產業百花齊放,最重要的是,根本不缺同品類的游戲,為什么要玩這“吃飯砸鍋”的游戲呢?還是好好反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