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一種在人體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進行熏灼給予溫熱刺激達到防治疾病的療法。當寒邪、濕邪侵入機體,導致脘腹冷痛、手足冰冷等癥狀時可用艾灸熏蒸,有祛濕散寒的作用。當氣血凝滯,經絡受阻時,艾灸相應的穴位,還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此外,陽氣虛弱不固可導致脫肛、崩漏、久泄久痢等病癥,進行艾灸,還可以溫陽益氣,升陽舉陷,達到改善上述病癥的目的。
適宜人群
陽氣衰弱者、風寒濕痹者、經閉者
禁忌人群
外感溫病者、陰虛內熱者、實熱證者
不宜同食
食用方法
使用方法
無瘢痕灸:患者保持身體平直,選定穴位,用少量油脂先涂抹于待灸穴位的表面,將艾柱黏置于選定的穴位上,點燃,待燒至患者稍微覺得燙時,用鑷子夾掉,再重新更換艾柱。
隔姜灸:取一塊生姜,切成0.2-0.3厘米的厚度,并將其放于穴區,點燃艾柱,放于姜片上,待患者局部有灼痛感時,略微提起姜片或者更換艾柱再施灸。
回旋灸:將點燃的艾條置于距離皮膚3cm的位置,平行往復左右移動或者反復旋轉,使皮膚產生溫熱感,一般可以灸20-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