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鞏漢林老師和前國足隊長馮瀟霆的隔空對話,著實把我看得瞠目結舌。無論鞏漢林老師的短視頻段子,還是前國足隊長深夜發布的千字長文,水平的確十分……
感人肺腑。
鞏漢林老師似乎忘記了,“上了18年春晚”對他來說,不僅僅是展現才藝的最好舞臺,還是政治任務。這個舞臺并沒有絕對的輸贏標準,服務的是全國收看春晚的觀眾,是責任,也是義務。演得好不好,丟不丟臉,收視率說了不算,觀眾說了才算。
而且這么多年的春晚演藝生涯,老中青幾代人記得最多的,依然是已故的趙麗蓉老師。她老人家春晚登臺累計演出的8個小品作品當中,其中5個鞏漢林老師有份參演,說前者一手捧紅了后者,其實不為過。前者素來低調,從來沒有把完成政治任務當成自己“有臉”的資本,當然也從不會對自己不懂的領域發表評價。
鞏漢林老師說什么并不重要。至于球迷,一直都是輸罵贏夸,無論國內國外,自來如此。足球發展到今天,還沒有過例外。
馮瀟霆似乎忘記了,中國職業足球金錢元素最富足的十年,他是其中當之無愧的獲益者。7次中超冠軍和兩次亞冠冠軍他的確付出很多,物質收益同樣豐沛,而且這并不能成為他在國家隊失誤、以及男足國家隊成績不好之后,就可以不被球迷罵的理由。
職業足球這個舞臺給了馮瀟霆這一代國內頂級的男子職業球員極為豐厚的物質回報,球迷必然會把很多不切實際的期許投射到他們身上,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當金元足球迸發出不正常的泡沫,這一代國內頂級的男子職業球員既然從中獲利,就要共同承擔其中隱含的風險。
進階到國家隊的大舞臺,男足國家隊員必須承受輸罵贏夸的比賽結果衍生品。當然馮瀟霆等人完全可以選擇不承受,從此不踢球就完了。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這個道理的確不是人人都懂。
不提“羅斯托夫的14秒”倒還好,既然提了,那就把這一段好好說說。
當事人和對手一起坐下來,客觀冷靜地分析探討,哪些是技戰術的問題,哪些是心態問題,哪些是判斷失誤,哪些是可以避免的,當時是否有更好的選擇,進行了全方位的復盤和重演計算。
國內的確沒有出過類似的節目,并不代表沒有人去認真反思。
馮瀟霆在亞洲杯上遭遇阿茲蒙逼搶所產生的低級失誤,正面呈現了中國男足在面對比賽強度遠遠高于自己的對手,完全沒有足夠合理的應對方式和調整策略。
我在國足兵敗2019亞洲杯八強戰的相關文章當中寫到過:
馮瀟霆在比賽10分鐘的時候有一個非常讓人擔心的特寫鏡頭:劇烈地喘氣,完全緩不過來——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對手的跑動強度、壓迫能力、對抗侵略性,有球對抗下的技術發揮,完全不是此前小組賽贏過的兩支散兵游勇可以相提并論的。
前20分鐘,國足整條后衛線幾乎都處于高烈度對抗和拉鋸奔跑的缺氧狀態,被伊朗逼得頻繁地被動提速。其中馮瀟霆最為明顯。而且波斯鐵騎從摧垮整條防線的最強者,到摧垮整條防線,也僅僅用了20分鐘,丟球真的只是時間問題。
這場比賽的三個丟球,都是在同樣的比賽強度差距下產生的。本來以為中國男足今后可以吃一塹長一智,在未來的重大比賽中有所改善,未曾想到了卡塔爾世界杯亞洲區預選賽十二強賽,問題不但依然存在,還愈演愈烈。
日常工作當中我們常說,不怕暴露問題,問題暴露得越多、越早,就越好,這意味著合理化的過程可以進一步完善、加速,讓最終結果無限趨近于理想值。所以出了問題,就要解決問題。
遺憾的是,我們并沒有看到中國男足不斷改善自己,去解決問題。2019年的亞洲杯賽上沒有,現在依然沒有。事實很明顯,如果有改善,萬萬不會被越南隊打個3:1。
接下來的措辭,更加可以證明中國男足的代表人物看待問題的邏輯有多么可怕。
三年前的亞洲杯,我出現了失誤,再也無緣國家隊,我承擔了所有,對于外界的批評和指責我沒有怨言,可除了個人失誤外,難道沒有別的原因了嗎?可最后,球員,教練只是在無限承擔自己所能承擔的責任。
輸給伊朗、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這樣的隊伍,歸咎于中國男足技不如人,的確說得過去;如果單說這個也就罷了。問題在于,馮瀟霆話里有話,先說出個人失誤之外,還有一定存在的“別的原因”,然后說了“球員和教練只是在無限承擔自己所能承擔的責任”。
于是,這兩句話之間看上去有了必然的聯系,直到后面的“我們總是在原地打轉,卻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
中國足球積重難返的原因,實在不需要馮瀟霆等人來“以最小的風險去諫言”,比馮瀟霆門清的人多不知道哪里去了。要不然說“旁觀者清”呢。
何況真的要找“別的原因”,中國球員根本沒資格和烏克蘭球員比。別人現在國破家亡,想踢球只能“流亡海外”,那才是真正的“別的原因”。
比賽出問題,要在比賽中找原因,也要在訓練中找原因,在訓練中糾錯,在接下來的比賽中解決。這是足球運動員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如果連這個都要避而不談,去先找“別的原因”,千萬年薪是真白拿了。
特別是當馮瀟霆說到“足協給球員拉的贊助商,幫助拍宣傳的視屏,莫名就變成了海參哥”(這里“頻”字寫錯了),字里行間怨氣滿滿。還是那句話,成王敗寇,男足國家隊能大模大樣地輸給越南,就要做好被人噴的思想準備。
我自來不贊同“競技體育菜是原罪”這句話,生活中技不如人的現象比比皆是,屢敗屢戰的激勵型案例也很多。越南在此次十二強賽當中的表現,就是屢敗屢戰。他們沒有千萬元人民幣的年薪,疫情要是一朝嚴重了,其中好些人還得回家干各種臟活累活糊口,就是這樣的隊伍,大年初一在自己主場把中國男足踢進了歷史上最黑暗的長夜。
要不是“百萬年薪”的中國女足從主教練到隊員人人奮勇、各個爭先,大年初六打雞血捧回了亞洲杯,中國足球這個漫漫長夜,是一點曙光都見不到了。
互聯網時代+富媒體時代,作為公眾人物以及既得利益者,每一個毛孔都會被人放大,被人審視,媒體和公眾用多少力氣美化某位明星,就會用多少力氣詆毀ta,這是客觀規律。當然了不愿意花力氣詆毀ta的也是大把人在,緣由無他,要么對ta期待度太低,要么在別人的生活內容里,ta的存在感實在差到了連“詆毀都懶得”的程度。
我相信中國男足這一代頂級職業球員再怎么滿腹委屈,也不可能過得比國內人數超過一億的低收入階層更差。吃得下魚翅燕窩,卻無法忍受粗茶淡飯,被人奚落還要振振有詞,說明什么呢?其實大家都清楚。
我真的覺得,馮瀟霆在內的這一代頂級職業球員,算是幸福的。退役之后就算躺平也溫飽不缺,轉職足球教練,還有專門的快速晉升通道。當然,適不適合教孩子,教不教得好孩子,都是后話。
他們大概率不會明白,孩子們開始的“基本功123”學得扎實,后來的“基本功456”學得不扎實,是因為前攝抑制。
他們大概率不會明白,為什么親自教孩子們某個技術動作十幾遍,孩子們怎么也掌握不了,而同樣的技術動作看著梅西的比賽視頻,孩子們會懷著極大興趣去模仿,幾遍就學會了,甚至能運用到比賽當中。
因為孩子在幼齡期“注意的穩定性”嚴重不足,學習時倡導的“有意注意”無法獲得理想效果,而“無意注意”能帶來的印象反而更深刻。“無意識記”在這個階段教學過程中,比“有意識記”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幫助孩子以興趣主導學習能動性,順利向“有意注意”和“有意識記”去過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無意注意”更能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
他們大概率不會明白,為什么“馬斯洛需求”的前四層在足球教學過程中必須給予孩子充分滿足,是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的自我意識發展處于“社會自我”階段。
他們大概率不會明白……
日本漫畫大師鳥山明就算再怎么調侃超人,臺詞里都會說他是“正義的朋友,小孩子的榜樣”,這是超級英雄所被賦予的基礎素質。
同樣,日本漫畫大師井上雄彥即便再怎么調侃主角櫻木花道,臺詞里都會強調“我最輝煌的時刻就是現在”,這是櫻木作為湘北縣立高中籃球運動員代表所被賦予的基礎素質。
想大家尊重你、稱贊你,那還不簡單?首先,尊重自己身處的足球行業;其次,穿上國家隊隊服的時候,做好自己的事情,踢好所有的比賽,言必信、行必果,夠了。這是一名能入選中國國家隊的頂級男子職業球員所被賦予的基礎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