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香(學名:Murraya paniculata(L.)Jack.),中國植物志收載七里香的正名為:千里香,七里香別稱:千里香、萬里香、九秋香、九樹香、過山香、黃金桂、四季青、青木香、月橘、十里香。為雙子葉植物綱、蕓香科、九里香屬小喬木或灌木。
生長于低丘陵或海拔高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產于臺灣、福建、廣東、海南及湖南、廣西、貴州、云南四省區的南部。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等地。
小喬木,高達12m。樹干及小枝白灰或淡黃灰色,略有光澤,當年生枝綠色,其橫切面呈鈍三角形,底邊近圓弧形。幼苗期的葉為單葉,其后為單小葉及二小葉,成長葉有小葉3~5、稀7片;小葉深綠色,葉面有光澤,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9cm,寬1.5~4cm,頂部狹長漸尖,稀短尖,基部短尖,兩側對稱或一側偏斜,邊全緣,波浪狀起伏,側脈每邊4~8條;小葉柄長不足1cm。
花序腋生及頂生,通常有花10朵以內,稀多達50余朵;萼片卵形,長達2mm,邊緣有疏毛,宿存;花瓣倒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達2cm,盛花時稍反折,散生淡黃色半透明油點;雄蕊10枚,長短相間,花絲白色,線狀,比花柱略短,藥隔中央及頂端極少有油點;花柱綠色,細長,連子房長達12mm,柱頭甚大,比子房寬或等寬,子房2室。
果橙黃至朱紅色,狹長橢圓形,稀卵形,頂部漸狹,長1~2cm,寬5~14mm,有甚多干后凸起但中央窩點狀下陷的油點,種子1~2粒;種皮有棉質毛。花期4~9月,也有秋、冬開花,果期9~12月。
七里香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2℃,不耐寒,冬季當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要移入5℃~10℃室內越冬,如室溫過低易掉葉,影響翌年生長,低于0℃就會凍死。
七里香是陽性植物,宜置于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才能葉茂花繁而香。如家中養護,開花時可移至窗臺上,花謝后仍需置于陽光充足處,在半陰處生長不良,花的香味也淡,過于陰蔽則枝細軟、葉色淺、花少或無花,冬季入室亦應置于陽光充足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