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種草了一部2018年的老劇,就是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圖鑒》,這部劇主要講述戚薇飾演的陳可離開四川老家選擇北漂后,十年時間里的職場、戀愛及生活經歷。
今天看到第三集,就已經感慨萬千。
陳可不僅老家在四川,就連讀大學都沒有離開四川。畢業后在酒店做過服務員實習,沒有正式工作,也不想呆在老家安安穩穩賺每月兩千五的工資,于是,陳可決定去北京闖蕩。
而陳可剛去北京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我發現,選擇北漂的職場菜鳥,一定要做好這兩點。
01 學會積累人脈,不一定哪一刻就用上了。
陳可的兩份工作就都是通過人脈搞定的。
第一份工作,是通過自己的初中同學介紹的公司前臺。這份工作工資低不說,還要取快遞送外賣,甚至給同事墊錢,要錢的時候同事還要嘲笑她,她沒干多久便想辦法辭職走人。
第二份工作,是同學王佳佳介紹她認識了吳總,吳總帶她參加了個飯局,飯局上有一位老板聽說她想換工作便介紹她到了外企做銷售。
在這兩份工作之前,她也不是沒面試過。
來北京之前,她就已經給很多家公司投了簡歷,并約好了很多面試。可一家家公司面試結束然后杳無音信,一開始要求工資6000后來變到了隨公司決定,陳可還沒有找到工作,初來乍到的雄心壯志也被磨得分文不剩。幸好,她的人脈幫她解決了困境,幫她找到了能夠立足的工作。
除了工作,陳可還通過同學王佳佳認識到雜志社的桔子和國企人事笨笨,又從桔子那里得到了工作靈感,策劃案獲得好評,在新工作中得以嶄露頭角,后來的跳槽面試中也經過笨笨的指點順利通過。
卡耐基說過:“成功來自于85%的人脈關系,15%的專業知識。”可見人脈關系的重要性。
而我們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學會積累自己的人脈,因為生而為人,最不可避免的就是人際交往。那我們如何拓展維持自己的人脈呢?
第一,要走出去。
人脈是不可能從天而降的,需要你走出去才能遇到。陳可遇到的這些人便都是她參加各種聚會、活動認識到的人。如果家門都不出,連人都見不到,談何拓展人脈呢?
第二,主動一些。
認識了人就要去接觸,不接觸便只是一面之緣的陌生人。留了聯系方式之后,便可以像陳可一樣發一段自我介紹的話過去,讓對方記住有你這么一個人,后續合適的時機便可以名正言順一起吃飯聊天逛街等深入交往了。
第三,功夫用在平時,千萬不要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很多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認為關系都在心里,平常不必維護,有事了送個禮物求人幫忙就可以。殊不知,功夫用在平時,你的人脈才更加的穩固,用起來才更加順暢。平常懶得維護,哪還敢奢求有事的時候一個電話就讓對方幫你搞定呢?
02 千萬別隨意站隊,會死的很慘
陳可得到第二份工作剛進入公司時,就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居然有兩個部門經理。
詢問同事后得知,這兩個,一個是能夠搞定大客戶的柳靜,一個是自身實力很強的張超,兩個人正在競爭總經理的職位。
幾乎全部門的人都站在柳靜那一隊,因為他們認為柳靜手里有大客戶在手,張超肯定是競爭不過她的。于是發生了這樣的事:張超讓大家加班,大家想方設法推辭,讓大家出策劃案,大家也是各種找借口應付。
陳可看出了貓膩,認為站誰都不對,便在投票選舉總經理那天請了病假,逃掉了二選一的尷尬境地。
結果出人意料,張超競選成功,因為柳靜的大客戶沒保住,部門里的其他人因為之前一直抱柳靜大腿抵抗張超,被結果驚得瑟瑟發抖,陳可卻淡定自如的上班,因為自身一直中立,誰也沒得罪過。
古人一直提倡:“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深以為然。且不只是生活,在職場上,我們也要記住這句話。
那么,如何做到保持中立呢?
第一,先做好自己的工作。
一個人進入公司的基礎作用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是站隊結派,不是勾心斗角,不是別人家著火自己忙著看熱鬧,而是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先照顧好。領導互相爭斗,是因為要提高自己的利益,你連自己的利益都沒保護好,哪里還有空管別人的利益呢?
第二,別當傳話筒,別做受氣包。
柳靜請部門里除張超以外的人吃飯,明眼人心知肚明柳靜在故意拉幫結排擠張超,初來乍到的陳可看到張超詢問“你在哪兒呢”的信息,直接問柳靜是不是忘了告訴張超包間號。
話一出口,氣氛就降到了冰點,陳可也因為替張超說話,被柳靜找借口禮貌的“請”走了。
這是陳可做錯的一件事。
明知道兩位部門經理敵對著,還硬要當著柳靜的面不停的說張超,這個行為在柳靜那里太扣分了。幸虧最后是張超勝出,如果是柳靜,陳可可能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有人說保持中立不容易,一開始就要找個門派歇下,能夠背靠大樹好乘涼,但誰也無法確定找到的這個門派是否長久,不如先把自己的工作認真做好,將自己置身事外,等大樹確定了,再做大樹下的一顆小草,用力生長,認真工作。
陳可不顧母親反對,放棄安逸生活,從四川跑到了北京,一個人從零開始孤身闖蕩,是我們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們初出茅廬特別真實的寫照,如果你也恰好一樣,請一定記住從陳可的經歷中收獲到的這兩點,少走些彎路,讓自己的職場之路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