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C114訊 6月19日消息(顏翊)當前,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引領經濟復蘇、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態。
我國工業互聯網覆蓋45大類經濟行業,僅從工業互聯網標識的數據就可以看到,二級節點分布于31個省,涵蓋42個行業,累計企業節點26萬家,工業互聯網已進入深度滲透發展階段。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對人才特別是一線產業工人的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由產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需求持續提升。
在2023工業互聯網大會期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所副總工程師高琦接受C114等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人才缺口很大,現有的學歷和職業教育體系已無法滿足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工業互聯網不僅涉及研發設計、生產管控、運營管理等業務流程,也包括設備檢測、故障維修等現場環節,部分從業人員仍處于經驗積累階段,難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人才要能將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融合使用,現有人才隊伍技能相對單一,企業往往需要同時雇用信息技術與運營技術人員,用人成本較高。
2022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百城千園行”活動的通知,提出要“深化產學合作,組織開展培訓講座、線上學習、實習實訓、技能認證等活動,培育園區專業技能人才體系。
為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園區等場景的應用深化,促進制造業企業和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加快培養工業互聯網復合型人才,積極探索中德聯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國信通院“智能+學院”和德中工商技術咨詢服務(太倉)有限公司,聯合發起“百城千園”人才培養計劃。
本次合作將通過共享優勢資源開展中德國際人才交流、針對行業需求培養復合型技術人才、引入國際課程和認證培養國際化人才、共推一批“智能+學院”創新實訓與成果轉化基地等方式進行人才交流和培訓的探索。
此外,高琦介紹,中國信通院充分發揮在技術研究與布局的優勢,開展了工業互聯網人才研究和標準化工作,牽頭研制了《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等人才標準,重點參與了《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制定。同時依托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還開展了工業互聯網領域人才需求調研、人才研討、人才培訓體系建設等工作,發起了工業互聯網實訓基地的建設。
聚焦工業互聯網,中國信通院在網絡、標識、平臺和安全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驗、教材資源,在標識解析五類工程師方面已建立了完備的培訓課程體系,完成了包括標識系統展示、典型案例分析、節點操作環境、節點仿真環境、工業互聯網應用平臺的在內的核心教具研發。通過各項工作,中國信通院智能+學院為我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創造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C114通信網 顏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