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到了三伏天,各地各大醫院相繼開始貼敷三伏貼。有很多朋友會問,日常人們用藥,都是口服為主,三伏貼把藥貼在皮膚上就能治病嗎?這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記者專門來到天津市公安醫院針灸理療科,請針灸理療科副主任醫師劉保紅為大家解答這些疑惑!
“冬病”為何要“夏治”。冬病之所以夏治,是因為只有夏天才能除去此類病人體內的“病根”。人的陽氣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冬病患者本身體質偏虛寒,所以在冬天治寒病,就像是雨天晾衣服,很難曬干。到了盛夏,人體陽氣會達到一年中的高點,外界暑熱驕陽,這時躲在體內的寒邪、痰濕,最容易被排出。
哪些病算“冬病”。中醫認為,冬病主要指人體受寒氣侵襲容易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見的如反復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關節炎等。這些疾病呈明顯的季節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減輕。
冬病夏治為何選三伏。從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著一年中氣溫最高、天氣最熱的三伏天正式登場。這時,利用夏季陽氣旺盛,人體陽氣隨之生發漸旺,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運用補虛助陽藥或溫里散寒藥物,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這也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原因。夏季人體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易恢復和扶助人體的陽氣,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三伏貼什么時候貼。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貼的最佳時機,若錯過了這天,頭伏內無論哪天貼,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來的二伏、三伏對應的日子貼敷就行。每10天貼1次,最好是連續貼3次,為1個療程,并且連續貼3年。三伏貼一般在每伏第一天上午11時以前貼完藥餅。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是午時,中醫認為此時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若剛貼完藥餅,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津云新聞編輯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