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身心發展都還不成熟,他們在遇到問題或是處于極度疲憊等的情況下時,可能就會出現不當的行為。成年人在處于疲憊或沮喪時都不能表現出最佳狀態,更不用說兒童了。那么,還有哪些情況孩子會出現行為不當呢?父母為了矯正孩子的不當行為,又該做些什么?
一、糾正行為不當,關鍵在于找出目標
【資料圖】
孩子出現行為不當,有無數的理由,而不僅僅因為他們是孩子。然而,就因為他們是孩子所以會出現行為不當是合適的,并不意味著父母就應該不嘗試糾正他們的行為。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專家指出,當兒童出現行為不當時,他們在心里通常都有一個目標。如果父母能處理這個目標,那么不當的行為就能得到糾正。
二、注意力
很多時候孩子們會表現不當,他們的目標其實是想引起注意。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尖叫、把盤子扔到地上、亂踩臥室或是砰砰關門,他們的爸爸或者媽媽就會跑過來。為了糾正這些不當的行為,要確保當孩子表現出正確的行為時要給予表揚,并且在這些時刻要給予關注。波士頓兒童醫院建議對這些行為可以置之不理,除非不當行為確實不安全。
三、身體因素
沒有人會在疲憊、饑餓或生病的時候還表現最佳狀態。對于孩子們來說,處理這些情緒會導致更多的行為問題。即使是成熟的、能夠用語言表達的孩子,也不能解釋他們的感受,尤其是特別疲憊或生病時。要注意到這些線索在于父母。盡管孩子生病是父母無法控制的,但是他們能控制時間表或者孩子幾點睡覺。確保你的孩子早些睡覺,以得到他這個年齡段所需要的充足的休息。規劃餐后的時間,或者無論你們去哪里都要帶上些健康零食,以預防因為饑餓和疲憊引起的不當行為。
四、紀律策略
當孩子出現行為不當時,父母可以采用一些策略。例如,自然的后果,教孩子去糾正他們自己的行為。如果你的孩子再三的把自行車放在汽車道上——盡管你已經反復提醒他要放進車庫里,很自然的一個后果就是被偷了。合乎邏輯的后果也是類型的,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把自行車拿走一段時間。如果自然的和邏輯性的后果都行不通,那么父母可以試試扣留的特權。當采用這一策略時,如果孩子不配合,他們就會失去他們喜歡的東西,比如看電視的時間。
五、獨立
有時候父母會發覺,孩子的行為不當其實是在鬧獨立。當孩子們長大一些了,他們就會想要變得更加獨立自主。當父母叫他們做什么事情時他們會爭論,不是因為他們在嘗試粗魯,而是因為他們在為自己的立場說話。在可能的情況下,試著讓你的孩子做選擇。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